魏琳
【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客家人民靈感所醞釀的碩果。充分表達了客家人的真情實感,客家山歌題材豐富,藝術手法別具匠心??图疑礁枧c海外民謠對比既有共通之處同時又各具特色。
【關鍵詞】客家山歌 外國民謠 藝術手法
客家山歌是勞動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產(chǎn)物,是社會實踐的結果。其內(nèi)容反映了當時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客家山歌主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傳達男女之情的情歌,這是客家山歌最主要的部分。二是屬于戲謔性的民謠,即男女之一方以戲謔態(tài)度先向對方唱一首山歌,然后互相譏諷對方。解放前大部分是情歌,解放后出現(xiàn)了歌頌革命的客家山歌。英國的古代民謠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歌唱某一真實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第二類是傳頌神話與民間傳說,
客家傳統(tǒng)山歌十有八九是情歌。在舊社會時期,人們婚姻不能自己做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代替,在客家地區(qū)盛行“童養(yǎng)媳”、“頓花妹”、“等郎妹”的陋習。勞動婦女受到嚴格的封建禮教束縛,男女地位不平等,婦女長期受到身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在沉重的精神打壓下,心情郁悶難以抒發(fā),她們就借著山歌來控訴封建勢力的壓迫和剝削。所以,客家情歌的曲調(diào)大多較為婉轉、哀傷、幽怨、嘆息、甚至像哭訴。傳統(tǒng)客家山歌描寫了不同情境的愛情,有愛慕,追求,熱戀,山盟,離別,思念,拒愛,失戀,怨情等等。總的來說,客家山歌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對自由的愛情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愛情的質樸、純真、專一,不被金錢誘惑??图夷信畯淖畛醯南嘤鲈俚较嘀詈笙鄳僬麄€過程來看,兩個人的情感慢慢加深,從芳心暗許到天長地久再到與子偕老。他們追求“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種堅貞、永恒的愛情,這種激烈而奔放的感情,令人敬畏,令人震驚。愛情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外國民謠也有歌頌愛情的,然而這種矢志不渝、相依為命的愛情意識在西方人的世界里是沒有的。西方人喜歡探險,好奇,冒險,進取。這樣的差異使得山歌和外國民謠的內(nèi)容大不一樣,雖然他們都有歌頌愛情的圣潔,純真,熱烈,但是客家情歌對愛情表達得更真摯,可歌可泣,驚天動地。
外國民謠體現(xiàn)了西方追求自由、平等的價值觀,所以在民謠里面的表現(xiàn)就是主人公對愛人的平等對待,男女雙方不存在支配的一方,他們勇敢追求愛情,不屈服于外在的壓力和束縛。例如,英國民謠《一朵紅紅的玫瑰》“我會永遠愛你,親愛的;直到四海干竭,直到四海干竭,親愛的”,所表達的愛情的堅貞,其出發(fā)點就不在外在力量的束縛,也不是單靠雙方信守山盟海誓,而在于人自身,在于雙方對彼此的愛。這樣,他們所許下的誓言就不是對對方的控制,而是表達內(nèi)心深情的一種方式,抒發(fā)對對方最誠摯的傾慕之情,是雙方感情力量的顯現(xiàn)。
由于客家山歌和外國民謠產(chǎn)生于不同的社會背景中,這二者在寫作手法上自然也會呈現(xiàn)出較為顯著的差異性。其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表現(xiàn)手法、藝術特色和句式結構上的不同。1.“客家山歌的歌詞中仍留有中原文化的痕跡,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運用了比、興、夸張、雙關、對偶、排比、直敘、疊字等等修辭手法”,客家山歌常常運用各種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比喻、雙關起興、重疊、反復,直敘、對比、排比、對偶、頂針、夸張等手法。如“郎有心來妹有心,二人恰似線和針;銀針唔曾離絲線,絲線何曾離銀針”,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生動傳神。而外國民謠則多運用諷刺、夸張、比喻、重疊等手法,特別是諷刺的運用極為常見,如《伯爵某某對妻兒的談話》是一類諷刺性的歌謠?!安环质桥c非,一律逃不脫,有罪或無罪,一概送監(jiān)獄”,“若是有個人,送我點油水,他們騙了誰,一概不問罪”就采用了諷刺的手法,諷刺了一位官員的徇私枉法行為,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這種社會現(xiàn)狀的批評與不滿,揭示了官場的黑暗。2.在藝術特色方面,客家山歌形象生動真切,意境清新,自然流暢,可即興作曲的藝術特色.而外國民謠則極具浪漫主義或現(xiàn)實主義色彩,多是為反映社會現(xiàn)實而創(chuàng)作的,在客家山歌中的情歌里,展現(xiàn)封建社會舊禮教及媒妁之言包辦婚姻現(xiàn)狀的筆墨占了相當一部分,而在外國民謠里,通常較少出現(xiàn)表現(xiàn)外在約束的句子,而大多是描寫男女雙方情愫產(chǎn)生的緣由。除此之外,外國民謠在敘事方法上有一個特點是客觀性,它經(jīng)常用第三人稱發(fā)言,有時用第一人稱,主要也是為了顯示故事的現(xiàn)實性、迫切性。3.在句式結構上,“山歌歌詞多為對稱的句式,一般情況下多為雙句,四句式也多為平衡句,即逢雙句”客家山歌注重押韻,韻腳工整,善用比興,尤以雙關見長,它繼承了古代《詩經(jīng)》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tǒng)手法??图疑礁璧那浇Y構上以四句七字體為主,每句都有七個字,結構工整對稱,所以客家山歌的曲式結構比較簡潔,語言簡練。而外國民謠在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點,它的形式通常被稱為民謠體,即每節(jié)四行,一、三行無韻,二、四行押韻,一、三行各含四個音步,二、四行各含三個音步。格律工整,讀上去朗朗上口。
客家山歌和外國民謠都隸屬于民歌體系之中,都是立足于人民生活現(xiàn)狀及其情感宣泄而興起的,都是當?shù)厝嗣袼猜剺芬姷囊环N娛樂方式及藝術形式。既然它們是不同國家的創(chuàng)作成果,此二者在背景、主題及寫作手法上既會有共通之處,也有較為顯著的差異,但無論如何,它們始終在世界的民歌研究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余薇.紅土地的奇葩[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