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芳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是新時期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宗旨,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核心素養(yǎng)”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熱詞”。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核心素養(yǎng)”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教育部頒發(fā)的《意見》中對“核心素養(yǎng)”有一段這樣的描述: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不難看出,“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直接指向學生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品格及關鍵的能力。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認識到語文課程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價值所在,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改革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對“課程意識”“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審視和積極建構,是非常必要而且極為關鍵的。
一、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從目標制定開始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起點,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更是教學所要達到的最后歸屬點。設立科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真正落實。因此,制定好學習目標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
1、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準確地把握學段目標,即課標中本學段的目標、實施建議、評價建議;本冊教材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yǎng)的能力點。
2、認真學習“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yǎng)的能力點。
3、認真研讀文本,明確本課包含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yǎng)點,明自我們可以用這篇課文來訓練學生的哪些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什么方法。
4、深入了解本班學生實際學情(學生能力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實踐中落實
1、思考教學的切入點。 找準教學切入點是簡簡單單教語文,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關鍵。一篇文章,往往有多個教學切入點。一個切入點就是解讀文本的一個角度。如有位教師在《窮人》一文中挖掘出了10個教學切入點,認為可以圍繞文本內容、環(huán)境描寫、“情節(jié)”描述、情節(jié)脈絡、小說的情節(jié)重點來展開教學,也可以抓住文章的描寫方法、文章的語言特色來展開教學,還可以尋找作家創(chuàng)作源頭展開教學或是對比閱讀展開教學。選擇切入點時,和和要考慮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學情、師情等,努力選擇一個最有價值的教學點。
2、選擇好課型。在了解各種課型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內容在琳瑯滿目的課型中找到一個最適介的很重要。而“以文帶文”“讀寫聯(lián)動”這兩種最基礎、最實用的課型?!耙晕膸摹笨梢浴耙黄x帶一篇略讀”和”一篇精讀帶多篇略讀”。這里的略讀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整篇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個片斷。內容要優(yōu)化整介,取舍要得當。
讀寫聯(lián)動課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讓讀與寫相互聯(lián)系,小斷輪動,相互交林?!白x寫聯(lián)動”讀一篇寫一篇(片段)。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介,讀中學寫。要說明的是,“讀寫聯(lián)動”課一定要尋找讀寫之間的價值點。
三、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努力實踐“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努力實踐“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1、重視閱讀教學的三個轉變。一是變“講課文”為“學語言”;二是變“讀課文”為“學閱讀”,根據(jù)小學語文的文本特點或文體特點,教給學生閱讀該類文體的閱讀策略;三是變“悟課文”為“學表達”,好的文章和和蘊含著表達的方法與藝術,閱讀教學并不僅僅要學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寫法、“悟”如何表達更加貼切、更加具有表現(xiàn)力。
2、重視練能,我們教師要學會放手,盡量多設計一些讓學生扎實練能的課,鍛煉“規(guī)劃綱要”強調的三大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重視語言文字運用。我們可以構建三大板塊來進行教學,著力語言文字運用。
第一板塊:讀通課文,把握整體。課前自學、預習課文時,要引導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本大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想,寫寫批注,課文承載了哪些信息—從哪些字、詞、句、段接收了哪些信息。上課伊始,要檢查是否讀通了課文,接收了哪些信息(讓學生聯(lián)系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讀通再解決疑難問題。
第二板塊:刪繁就簡,突出重點。選找課文中有特點的表達方式的內容開展教學—積累語言,了解、感悟有特點的語言表達方式。
第三板塊:依托表達特點,讀寫結合。
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依托大閱讀推進
“大閱讀”有兩重涵義一是大內容,即大量閱讀、廣泛閱讀、大量實踐;二是大環(huán)境、大的閱讀群體的形成。無論是古人學習語文的實踐經驗、一些名家的讀書名言、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以及當今中國人的讀書習慣,都說明了大閱讀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我們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就推進大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tài)。郭思樂教授說:一堂語文課的優(yōu)劣要看大閱讀推進未否,所以我們要努力地做到以大閱讀為中心,依托課堂,帶動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的做法是圍繞“一個中心,二條原則,三大抓手”來推進大閱讀。一個中心指的是“大閱讀”。二條原則是:“短線閱讀”與“長線閱讀”相結合的原則和課內與課外相結介的原則。三大抓手是:課前3分鐘;40分鐘課堂;課外活動。
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如何讓大語文的觀念深入學生的心靈?如何把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成長結介起來?如何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最愛?這一系列的實踐與理論問題等待我們去解答。
參考文獻
[1]吳海霞.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小學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7年83期
[2]劉小燕.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探析[J];考試周刊.2017年80期
[3]李金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7年78期
[4]劉琴.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yǎng)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7年29期
[5]肖俊宇.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核心素養(yǎng)摭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年09期
[6]章亞琴.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提升語文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