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河
摘 要:國防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載體。在新時期,構建國防教育體系是發(fā)揮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對開展國防教育工作的實務性、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及落實高校育人核心要求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我國國防教育的現(xiàn)狀、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原因和意義,論述了構建高校國防教育體系從而發(fā)揮其實踐育人功能的研究。
關鍵詞:國防教育;實踐;高校育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边@就明確了在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和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明確了在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任務。國防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公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責任感和國防精神,使其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興盛而凝聚力量。學生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新時代力量,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全民國防教育的奠基石。所以,以實踐為落腳點,以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結合實踐育人思想,構建國防教育體系成為高校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徑。
一、 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現(xiàn)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處在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物質生活上的豐富,讓當代年輕人淡化了憂患意識,活在當前的享樂主義之下。從美國高科技大片到麥當勞、肯德基,從蘋果、三星手機到各種化妝品,外國文化在不斷地侵蝕著當代年輕人的思想,使得他們盲目的崇洋媚外,所以加強大學生國防意識,使其樹立居安思危的觀念,在當前顯得十分重要。
當前高校普遍使用傳統(tǒng)的國防教育形式:一是軍事理論課,二是軍事訓練,三是國防教育活動。軍事理論課程教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課、淺顯的科普課、冗長的歷史課的層面上,缺乏前沿性、教育性、軍事味、吸引力。從而導致學生在國防觀念和國防意識上沒有得到相應強化。軍事訓練已經被各高校列為大學生邁入大學校園、適應高校生活、快速轉變角色的第一門必修課與實踐課,但有些高校只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因地制宜,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國防教育。如軍事講座、形勢政策報告會、參觀國防教育基地、舉辦沙龍論壇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關心國防事務和增強愛國情懷。
二、 增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原因
(一) 國家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發(fā)展任務
大學生作為騰飛的新一代,是我國未來社會的脊梁,國防教育的重要后備軍。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未來戰(zhàn)爭將逐漸演變成以高素質軍事人才為基礎的信息化戰(zhàn)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思想,以加強國家意識構建為主要目的的國防教育主要特征,就是“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主權、安全、尊嚴為最大恥辱”。這不僅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構建的重要根基之一,也是使學生樹立正確國家觀念的關鍵。
(二) 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要求
高校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方面,高校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國防教育,激發(fā)當代年輕人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提高其國防意識,促進當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紀律感的形成;在智育方面,國防教育內容從屬于軍事學科的體系,它的內容可延伸至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學生們通過接受系統(tǒng)化的國防教育能潛移默化地擴展視野、改善知識結構。在軍事訓練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怕艱苦、不畏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提高其心理素質,同時強其體魄,壯其精神。總之,在高等學校實施國防教育,不僅是法律賦予的一項任務,也是學校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是大學生磨煉自己、提升自己、證明自己、成長進步的重要機遇和平臺。
(三) 國家安全憂患局勢緊迫性
當今世界形勢的多元化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素質培養(yǎng)中,國際視野、戰(zhàn)略思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內容,青年一代能否樹立廣闊的世界眼光、進行戰(zhàn)略思維和戰(zhàn)略籌劃,決定著未來能否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準確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zhàn),順利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而國家安全憂患是一種清醒的危機意識,它不斷地警醒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在新時期奮發(fā)向上,實現(xiàn)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大學生有一顆愛國心、一種使命感、一種識大體顧大局的全局觀念,彰顯出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關心與踐行,自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民族偉大復興獻計出力。
三、 實踐育人“四個結合”,強化高校國防教育
(一) 結合軍事理論課灌輸國防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高校的基本任務,它符合國家在新時期對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政治需求。軍事理論課程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修課程,通過教學內容緊跟時事發(fā)展形勢,進行深入地學習和研究防空防災應急措施、國內國際形勢、國家國防政策及國內外的熱點問題。建議加大軍事理論課程教育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實行國防教育學分制。或增派老師加強教育,或加入與國防教育相關的課程教育,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激發(fā)愛國主義精神。學??梢越⑾鄳目己丝荚u制度,成立國防教育辦公室,實現(xiàn)國防教育的“齊抓共管”。
(二) 結合思政課程開展國防教育
做好大學生的國防教育工作,不僅為中國的長治久安提供了有效思想保障,還能激發(fā)當代青年人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為此,我們在高校德育教育課程中可以加大國家意識教育的比重,更加深入講解國家歷史、國防的相關內容。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強化全民的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土意識,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長城。”這說明國防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加大其中的國家意識教育的比重有利于國防教育的開展。
(三) 結合網絡應用構筑國防教育endprint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絡,互聯(lián)網將我們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地球村。大眾傳媒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國防教育,擴大學生的國防知識面是勢在必行的。高校可建立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國防教育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于一體,為大學生提供詳細的軍訓、國防教育的相關制度介紹,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國家意識的培育。
(四) 結合第二、第三課堂滲透國防教育
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生的國防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軍訓階段以及軍事理論課教學上。軍事技能訓練是我國法律賦予學校的義務,這點在我國的《兵役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都有所體現(xiàn)。軍訓是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
堅持國防教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結合。國防教育既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要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利用好“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同學們開展征文和手抄報比賽、展板制作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經常組織大學生祭掃烈士陵園,參觀革命遺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幫助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培育國防教育品牌。將征兵工作作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有效載體,舉辦軍營故事會,傳播校園軍旅文化,激發(fā)大學生報國熱情。組織“國旗下講話”活動,發(fā)揮國旗凝聚人、教育人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國旗對國防教育的功效和機制,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正向激勵和熏陶。
高校國防教育實踐育人工作既是推動課程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形式、深化國防教育效果的需要。當代大學生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有被西方文化的思想逐漸侵蝕的可能,因此在高校展開國防教育勢在必行。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對高校開展實踐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善華;王明明.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1.
[2]茍鵬軍;馬耀斌.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1,09.
[3]陳新喜.淺析高校國防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企業(yè)導報,2011,19.
[4]龔衍麗;劉玉青.高校國防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國際視野、戰(zhàn)略思維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