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泳伽 編輯/白琳
解惑“雙抬頭”提單
文/陳泳伽 編輯/白琳
船公司或貨代在制作提單時應盡量避免“雙抬頭”提單。如對此有特殊需要,建議訂立明確的協(xié)議,來劃清雙方的責任、義務。
某日,申請人持受益人提供的提單傳真件至開證行,咨詢提單托運人及其背書事項。開證行發(fā)現(xiàn),提單上托運人/出口商欄位同時顯示了兩家公司名稱,其間由“C/O”相連,顯示為“A GROUP(S) PTE LTD C/O 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TE LTD”。客戶對此感到疑惑:此提單是否可接受,又該如何進行背書?
提單托運人欄位一般為賣方或中間商,顯示兩家公司名稱的“雙抬頭”提單在實務中也會見到。雙抬頭提單中,比較常見的為“O/B”形式?!癘/B”是“ON BEHALF OF”的縮寫,如果是“A COMPANY O/B B COMPANY”則表明,A 公司是B公司的代理。因此,運輸單據(jù)中“O/B”的表述并沒有把A公司作為實際托收人或收貨人。如A公司是在收貨人欄位,那就是說A公司被B公司授權作為代理去接收貨物。然而,A公司作為代理人需要取得明確的授權。因此,承運人也需要在取得明確的授權信息下才能放貨給代理人。
本案例中“C/O”形式的雙抬頭提單又有何不同呢?這里的“C/O”代表“CARE OF”,是由A轉交給B的意思,通常用于通過中介轉交信件。本案中,可解釋為“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TE LTD”代表“A GROUP(S) PTE LTD”并為后者收取、轉交貨物。
關于該由誰背書的問題,首先,在運輸單據(jù)中,指示提單一經(jīng)背書即可轉讓,意味著背書人確認該提單的所有權轉讓。而一般來說,代理人僅僅被授權去安排貨物發(fā)運事項,并準備最終付款而需提交給銀行的相關貨運材料。在海運中,出口商對其代理人的貨運指示一般不包含任何允許代表其在提單上背書的授權。根據(jù)票據(jù)法,僅實際托運人有權在提單上背書,因為法律上的持有者是托運人而不是代理人。ISBP D17也表明:如單據(jù)收貨人作成“憑指示(TO ORDER)”或“憑托運人指示”,則該單據(jù)須由托運人背書。該背書也可以由托運人以外的具名實體做出,只要該背書是代或代表(FOR〔OR ON BEHALF OF〕)托運人做出的。因此在本案中,應當由A GROUP(S) PTE LTD背書或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TE LTD背書,如是后者,還應說明其是代或代表(FOR〔OR ON BEHALF OF〕)A GROUP(S) PTE LTD做出。
ICC意見R491也對類似問題做過解釋,受益人B公司發(fā)運了從第三方A購買的貨物,提單上顯示的托運人名稱為:A公司代表B公司(COMPANY A A/C COMPANY B)。該意見的結論為:提單的背書可由A(作為B的代理)或由B完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O/ B”或“A/C”的表述中,前者為托運代理人,后者為實際托運人;而“C/ O”正相反,前者為實際托運人,后者為托運代理人。但三者均須由實際托運人背書,或由代理人代表其背書,并說明其是代或代表(FOR〔OR ON BEHALF OF〕)實際托運人做出背書,但最好同時出示相關委托書或隸屬于提單的授權委托書。
然而,鑒于“O/B”“A/ C”“C/O”此類縮寫可能擁有不止一種涵義,不同公司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而上述分析只涉及慣用的解釋。如果再考慮到托運代理人與實際托運人之間合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且代理人的角色也不盡相同,類似的表述無疑會給本就復雜的貨物運輸更增加了難度。除去運輸部分,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有爭議,一旦發(fā)生問題,哪一方有資格作為訴訟主體還有待商榷。因此,建議船公司或貨代在制作提單時應盡量避免“雙抬頭”提單。如對此有特殊需要,一定要訂立明確的協(xié)議,來劃清雙方的責任、義務。作為銀行,在審核此種單據(jù)時也需根據(jù)不同情況謹慎對待,以免阻礙貿(mào)易進程。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國際結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