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志??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明顯凸顯,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最新的課程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突破,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簡單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
談到初中歷史教學,很多人腦海的第一印象就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1842年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等等諸如此類的一連串歷史事件。可以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歷史教學都是這樣展開的,把過往的歷史事件用時間軸進行串聯(lián),然后再把這些經驗和教訓列成一條一條的總結讓學生去記憶和背誦,很顯然這樣刻板的教學方式下我們完成了知識傳授與經驗概括的基本任務,但是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過程的體驗以及學生價值觀念的積極促進作用效果是不顯著的。因此,當前初中歷史課堂要想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就必須要緊扣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進行改革與發(fā)展。
一、 緊扣教材深度加強對教學新理念的解讀
翻開歷史課本,厚重的歷史事實撲面而來,新版教材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淡化了對于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部分,把過往的歷史放在一個起承轉合的環(huán)境之中,讓學生們自己去感悟這段歷史發(fā)生的起因和經過,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們帶著感情去學習歷史。這既是新課改的突出要求,也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新版教材在知識面以及可讀性等諸多方面都做了很多改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解讀能力,讓學生們通過閱讀去身臨其境的體會那段歷史,改變過往的說教式教育,僅僅把歷史結果赤裸裸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代替學生去對結果進行剖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段歷史其發(fā)生和發(fā)展都有其必然性,這其中蘊含著諸多唯物主義辯證思維,通過學生們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而且閱讀歷史可以讓人更加明智,這也正是我們教育的意義所在。
二、 結合教學新理念加強對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
每個學校都有很多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已經把歷史教學的內容刻在腦海,深入骨髓,歷史中的每個事件都可以像放電影一樣依次在他們的腦海中回放和呈現(xiàn)。他們可以在不看教科書的前提下,只拿一支粉筆就聲情并茂的把需要教授的內容娓娓道來。對于這樣的教師我本身是非常佩服的,但是當我們面對一群新接觸這段歷史的中學生時,這種做法并非完全可取的。這種傳奇的解讀可以放在學生復習階段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
1. 導學案教學法
導學案教學是近年來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把課堂的教學重點給學生列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對課本知識進行閱讀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總結和歸納能力。
2. 情景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讓學生了解歷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對于歷史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情景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以虎門銷煙為例,通過多媒體以圖片或者影片的形式,把飽受大煙折磨的民眾們窮困潦倒的生活加以重現(xiàn),讓學生們在了解那段歷史之后再去學習,情感的升華會更明顯。
3. 詩詞烘托法
詩詞是我國璀璨文明的濃縮,也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詩詞除了可以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在歷史教學的課堂我們也可以讓它重現(xiàn)光彩。以《沁園春·雪》為例,這首詞學生們之前都曾經接觸過,可是對于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們尚且不能深入體會,在學習完長征之后聯(lián)系當時的革命形勢為學生朗誦這首詩可以說應情應景。
三、 發(fā)展新理念服務學生的成長和體驗
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理念從理論的角度給予了我們教學的指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加強對于新課標理念的實踐和升華,進而服務全體學生全面成長和長遠發(fā)展。學校教育為歷史學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氛圍,我們一定要善于運用多種資源來豐富歷史學習的過程和體驗。例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們的“演講大課堂”,讓學生們走上講臺來緬懷歷史,暢想未來;在八一建軍節(jié)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優(yōu)秀影片來喚醒學生心底那份澎湃的熱情,帶學生走近那段轟轟烈烈的歲月;在網(wǎng)上熱潮雙十二的時候,也許應該告訴學生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熟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歷史發(fā)展的腳步從未停歇,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考試層面,那么我們大可用一支粉筆來完成,可是我們面對的是一群鮮活的生命,他們承載的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來不斷豐滿我們的教學過程,服務他們的未來和發(fā)展。
四、 小結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發(fā)展中需要新的思維和觀點,這就需要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保障未來的初中歷史教學能夠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潮流,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將我國的傳統(tǒng)歷史發(fā)揚光大,要讓沉睡的歷史在學生們的積極努力學習下覺醒起來,讓未來更加的輝煌燦爛,促進祖國文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毅虹.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
[2]盛建萍.探析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理念[J].時代教育,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