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藝
摘要: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口語交際能力,將其視為必備的素質與基本能力。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稱課標)則將口語交際納入語文課程體系,使之與“識字與寫字”“閱讀”等構成五大板塊。因此,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探究口語交際教學。
關鍵詞: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一、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边@一信息告訴我們,師生之間應有和諧的關系,同時也給教師、學生的角色定位。學生主體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師生關系應是平等的。因此,教師教學態(tài)度要民主而寬容,說話態(tài)度要平和,話語要熱情富有吸引力;聽別人講話,要耐心,要使用禮貌用語“請”“對不起”……言傳身教,構建和諧輕松的氛圍。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促進學生順利完成任務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容易產生自卑和畏懼心理,不敢說話或顧慮重重。為此,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其自我表現,教師要努力發(fā)現學生閃光點,鼓勵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在交際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
二、 從詞到句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課標指出:讓學生“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且列為第一學段首條目標。
1. 營造推普氛圍。從校園、班級、學科教育,一律采用普通話教學。校園、 班里張貼推普標語,設置推普領導小組。設立推普組長,選評推普積極分子,營造濃厚推廣普通話氛圍,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熏陶、成長。
2. 讓學生說完整話。從學生入學的當天起就要求其說完整話。當然教師要率先垂范,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中接受完整話。在進入學詞學句之后,重視完整句的訓練以及開展多種活動,促使學生動口能力的增強。比如,學“黃?!币辉~,讓學生說:“這是一頭黃?!保ㄒ缶渥油暾?guī)范,不能說“一只黃?!?,要有兩部分內容主謂部分)又如,通過“朗讀課文比賽”“一句話新聞”“小故事會”等多種活動,鼓勵學生規(guī)范普通話,并要求態(tài)度要大方、聲音要洪亮,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音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三、 引導認真觀察,指導學生“會”說。
學生往往以形象思維為主,憑借直觀形象,看見什么就說什么,怎么做就怎么說,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有序觀察、思維想象并按觀察的“序”有條理地述說,達到“會”說,把事物本來面目講清楚,讓學生準確接受新信息。課標要求學生“看音像作品,能復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 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觀察方法,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讓學生掌握觀察順序。
四、 利用小課堂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
課標指出:“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闭Z文教學的全過程,聽說能力的訓練無處不在。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主陣地,把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1. 在拼音教學中訓練。初入學的學生雖具備一些聽說能力但不規(guī)范且有差異。因此,依托約一個月的漢語拼音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聽說能力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教學12課中的“zì diǎn”時,除了讀準“平舌音、前鼻音”外,還要進行擴話訓練“字典”——“一部字典”——“這兒有一部字典”從規(guī)范完整話到有條理地說。
2. 在閱讀教學中訓練。閱讀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比如,初讀課文,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細讀課文,說出重點段意思;品味句子,說出你的理解……在教與學一體化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交際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3. 在討論式教學中訓練。討論式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桌討論、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形式綜合運用,使學生不僅敢說、愛說,而且說得條條有理。
五、 有機靈活運用教材,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關于口語交際教學,“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課標語)這些明確具體的理念促使教師在以現行教材為憑借的教學中,靈活地用教材教,既以小課堂為主陣地又結合走出去,更有效地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1. 聽后練說。讓學生從聽一個故事、一份通知、一則新聞中,一邊聽一邊理清說的條理,聽后轉述聽的內容。這種形式可以小組進行也可以同桌相互聽、議、評,讓參與面更廣。
2. 玩后練說。(玩,可以含活動)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焙脛訍弁媸莾和奶煨?。教師根據第一學段學生心理特征,設計一些童真童趣的活動:折紙、貼鼻子、拍皮球、狼和小羊、畫畫等。因為這些活動操作性強,學生的眼、口、手多種感官能夠并用,求異思維能得到發(fā)揮。
3. 先看后說。教材中有不少主題圖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重要素材,要讓學生在“看”后“說”出有水平的內容。
單幅圖。比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口語交際”的“續(xù)講故事”主題圖有文字提示,教師讓學生明白兩方面,一是提示內容,二是畫了什么。再根據看圖的規(guī)律:先從整體看畫圖表現什么?再對圖中動物一一觀察,它們在干什么?綜合圖文后續(xù)講故事。這樣訓練,學生在教師點撥下,根據綜合意見續(xù)講下去就有很多內容。
多幅圖。比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展示臺”的“我會講”中配上四幅畫,第三幅是要求學生“講出其中內容”。顯然,學生如能合情合理地“承上啟下”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就先讓學生弄清楚圖中三幅內容,再啟發(fā)學生求異思維,既能續(xù)上前圖內容又能與后圖銜接。因為有多種答案,學生也樂于探究,大家都想露一手。
4. 課外活動。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在大自然、社會中學習,從中吸取素材進行述說交流,比一比誰能力強。比如,“小新聞發(fā)布會”——讓學生把當天收集的新聞發(fā)布,看誰話語流暢、生動;“社會廣角”——讓學生把近期社會情況向全班介紹,看誰的新聞有意義?!拔易钕矏鄣碾娨曋鞒秩恕薄寣W生把自己喜愛的原因講給大家聽,讓大家評議。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源頭活水。口語交際也只有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