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衛(wèi)軍
[摘 要]語用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的語用訓練存在一些誤區(qū)。為此,我們在設計語用訓練時,要潛心會文,確定核心教學價值;要情智相融,達成生命詩意對話;要著眼過程,促使形成語文能力;要關(guān)注學情,契合學生發(fā)展需要。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guān)鍵詞]語用意識;教學價值;語文能力;學情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8-0036-01
語用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綜觀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語用教學存在著一些誤區(qū)?;螂S意生發(fā),缺少核心目標;或虛化文本,徒有表達形式;或淺層仿練,缺乏語境意識;或忽視年段,脫離學生實際。這些無疑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展開有效的語用教學呢?
一、潛心會文,確定核心教學價值
語用訓練目標指向要集中、清晰,要學會取舍,確保各教學板塊能緊緊圍繞核心教學價值展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發(fā)現(xiàn)表達秘妙、進行言語實踐的機會。教師在潛心會文時,要從文本的結(jié)構(gòu)特點、語言特色等角度確定語用訓練點。比如,《圓明園的毀滅》第三段,作者并沒有細膩地描寫園中之景,而是采用了列舉的方式,用標點符號將各種景物的類別梳理得一清二楚;再用上“有”“也有”“如”等巧妙地連接起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介紹文物時,概括性更強,留下了列舉式表達實踐的空間。教學時,我們可以呈現(xiàn)圓明園珍貴文物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欣賞后選取一部分文物用上“有”“也有”“如”等詞進行有條理的介紹?;谶@一文本表達秘妙的發(fā)現(xiàn),我們可將“學習列舉式表達”作為教學的核心價值,設計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感受語言,即抓住獨特的標點與連接詞,聚焦文本的言語現(xiàn)象,理解列舉式表達精準、妥帖的特點;第二板塊是運用語言, 即根據(jù)第四段內(nèi)容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用情境,讓學生用列舉式表達介紹圓明園中其他珍貴的文物。
二、立足學情,契合學生發(fā)展需要
語用訓練需要在以文定教與以學定教之間尋求融合點。選擇語用點時,除了關(guān)注文本特點外,還應基于年段目標,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瞄準學習起點。比如,《給予樹》與《竊讀記》都細膩地描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是訓練心理描寫的極佳范文,但是兩篇課文存在著年級差異。我們應遵循所屬年段學生的特征,合理制定語用學習目標。《給予樹》側(cè)重于學習心理描寫要有具體內(nèi)容,寫出人物的想法。教學時,我們可從第一段中“我”擔心的心理描寫入手,通過增刪比較,讓學生明白心理描寫如何才能寫得具有真情實感。接著,聚焦回家途中“我”生氣的心理描寫,寫寫當“我”看見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只買了廉價的棒棒糖時,除了猜測“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外,還會怎樣想。最后,讓學生寫寫金吉婭看到給予樹上的卡片時會想些什么?!陡`讀記》則重在學習如何刻畫心理變化上。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賞析課文一至四段的心理描寫,圈出心情變化的詞語,理解變化之原因,并明白“一波三折”寫法的魅力;然后,運用這一寫法寫一寫藏身顧客旁或借躲雨讀書時,“我”的內(nèi)心會經(jīng)歷怎樣的波折。
三、著眼過程,促使形成語文能力
學習語言一般要經(jīng)過語言理解、嘗試運用、獨立運用的過程。教師應按照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親歷學習語言的全過程。如,《頤和園》是學習有序描寫景物的極佳范文。觀察點變化時,作者以移步換景的方式有條理地表達;觀察點不變時,作者則按方位順序描繪景物。有位教師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將“學習按方位順序?qū)懢拔铩弊鳛檎Z用訓練的重點。她先讓學生默讀描寫登上萬壽山舉目四眺的段落,畫出表示順序的詞語。學生很快找到了“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等方位詞。接著,教師又讓學生嘗試將描寫長廊的段落融入方位詞,選擇并填上“向前看去”“抬頭一看”“往左右看”等詞。最后,教師提供圖片讓學生按方位順序?qū)憣懙巧袭數(shù)氐拿接^察到的景色。這樣,學生經(jīng)歷了認知—實踐—遷移的過程,對按方位順序描寫一處景物的方法的認識變得清晰且具體,真正達成了“學會”的目標。
四、情智相融,達成生命詩意對話
語文教學是生命之間的詩意對話。因此,在進行語用訓練時,還應注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先讓學生聚焦伽利略質(zhì)疑的話語,概括說說他心中“大膽的猜測”。接著,他引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寫伽利略質(zhì)疑時的表達特點——運用“如果……就……”“但是”等詞從正反兩個方面刻畫心理。為了促進學生的情智交融發(fā)展,教師先讓學生討論,如何看待伽利略做出公開試驗的決定之時他心里的想法;再呈現(xiàn)中世紀挑戰(zhàn)權(quán)威、堅持真理的科學家遭受殘酷迫害的資料;最后讓學生用上“如果……就……”“但是”等詞,寫寫伽利略決定做公開試驗時的想法。這樣,學生既習得了語言表達形式,又充分感受到伽利略獻身科學的偉大情懷,實現(xiàn)了語用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比翼齊飛。
語用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立足語用意識,優(yōu)化語文實踐,夯實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