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熊興勇,侯新聚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康復科,江西 南昌 330008;2.江西省中醫(yī)院骨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臨床研究--
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跖筋膜炎的臨床研究
熊偉1,熊興勇2,侯新聚1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康復科,江西 南昌 330008;2.江西省中醫(yī)院骨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跖筋膜炎的臨床研究。方法特選取跖筋膜炎患者50例,按照醫(yī)學分組中常用的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針刀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壓痛評分、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壓痛評分、VAS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法應用于跖筋膜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壓痛評分、VAS評分,提高患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大范圍推廣和使用。
超聲;針刀療法;跖筋膜炎;臨床價值意義
跖筋膜炎是骨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最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足底疼痛,嚴重者甚至不能完成獨立行走和站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目前針對該病進行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據(jù)可靠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相比較其他治療方法,超聲引導下的小針刀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復發(fā)率少等優(yōu)勢[1]?;诖吮尘跋?,本文就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跖筋膜炎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現(xiàn)闡述如下。
1.1 臨床資料 特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跖筋膜炎患者50例,入選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5.12±1.14)歲;平均病程(1.01±0.59)年。按照醫(yī)學分組中常用的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均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年齡>35歲,或曾出現(xiàn)過跟部銳物頂壓史,且無外傷史。②跟部漸起,跖面無紅腫,溫度偏高且行走痛;③X線檢查結果見骨刺或骨質增生[2]。
納入標準:同意參與此次實驗研究,且符合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他嚴重的心、肝、腎、糖尿病以及足部皮膚感染患者;②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③患有痛風、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針刀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將沙袋墊于患者患處踝關節(jié)后方,以保證足底面可充分于外側暴露。將患者足底后1/3處壓痛點,作為進針點,針頭刺入骨面后,向上提針,回抽無血,然后使用扇形注射針將含量為0.5%的4 mL利多卡因和0.5 mL的得寶松注入患者體內,使用4號針刀,刀口線的位置與足縱軸線持平行狀態(tài),針頭與足跟同向,針體與足跟底平面呈現(xiàn)出80°角,到達患者根骨骨面后,向上方提針2~4 mm,進行縱向疏通剝離2~3次,與X線進行比對后,針刀沿著患者骨面凸起處進行削磨,然后將針拔出,使用無菌敷料對患者患處進行覆蓋,進行加壓,時間為10 min[3]。
觀察組患者給予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使患者保持仰臥位,使用型號為Phil ipsIU22、探頭頻率為5~12 Hz的超生診斷儀對患者的患處進行診斷。然后確定進針點。在超聲診斷儀器的監(jiān)測下進針,針直達患者病灶后,使用含量為0.5%的1.5 mL利多卡因和0.5 mL的得寶松以及2 mL的混合液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針尖持續(xù)向下,直到根骨骨刺尖端后,再出針,使用4號針刀,針體與足跟底平面呈現(xiàn)60°~80°角,到達病灶處或肥厚的跛筋膜處,沿著筋膜走勢進行縱向疏通剝離,直至針刀到達骨刺尖端處,將骨刺剝離鈍化,然后拔針,并使用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復查,然后,使用無菌敷料對患者患處進行覆蓋,進行加壓,時間為10 min[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壓痛評分、VAS評分的改善和對比情況。
1.4 評價標準 VAS評分標準[5]:在干凈的紙面上畫一條橫線,橫線的左端為0,表示無痛;右端為10,表示劇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等級,讓患者根據(jù)自身的疼痛感受,在橫線中間畫上記號,以表示疼痛等級。壓痛評分標準[6]:尋找患者足部足跟處壓痛最痛點,并對壓痛指數(shù)進行評分。其中0分表示無痛;1分表示輕度疼痛;2分表示疼痛明顯;3分表示重度疼痛,且在按壓的過程中會伴隨患者退縮反應出現(xiàn)。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1.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VAS評分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s)
項目VAS評分觀察組(n=25)治療前7.85±2.13治療后3.12±1.07對照組(n=25)治療前7.86±2.04治療后4.61±1.12 t值4.351 P值<0.05
2.2 壓痛評分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壓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壓痛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壓痛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壓痛評分對比(±s)
P值<0.05<0.0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25)2.64±0.570.23±0.02對照組(n=25)2.53±0.560.44±0.06 t值0.68816.602
筋膜炎作為足部常見的勞損性、退行性病變,是導致足底疼痛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發(fā)病于中老年人、大量運動以及先天足底結構異常的人群中,平足群體也是該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之一[7]?;颊呋疾『?,最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足跟、足底疼痛,尤其夜間疼痛更為明顯,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腫脹等臨床癥狀表現(xiàn),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跛行和不能直立行走等[8]。該病的主要發(fā)病機理與足部的先天結構具有較大的關聯(lián),足弓主要依靠跖筋膜進行維持,而長時期的牽引導致跖筋膜發(fā)生炎性反應,進而導致慢性足底病的產(chǎn)生。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中通常使用藥物口服、中藥外洗、局部封閉以及針灸和理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但均未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近年來,隨著科技發(fā)展水平的不斷進步,超聲引導下的小針刀治療方式開始被廣泛的應用到該病的臨床治療中。小針刀可以對粘連、肥厚以及攣縮的跖筋膜進行剝離和疏通,以緩解韌帶和跖長韌帶間的攣縮和緊張的狀態(tài),對于粘連的部位可進行有效的緩解,可將增生的骨質磨平,具有簡單、便捷高效的優(yōu)點。尤其是在超聲的引導下,更是可以對疾病進行準確的診斷,同時對于病灶的位置也可以進行準確的把握,提高了診斷和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因此,受到了患者和外科醫(yī)生的一致好評,也被廣泛的應用于外科足部手術的過程中來。
通過試驗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結果可知,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壓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壓痛評分、VAS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法應用于跖筋膜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壓痛評分、VAS評分,提高患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大范圍推廣和使用。
[1] 張雷.多點分次注射臭氧治療胸背肌筋膜炎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6,22(20):73-74.
[2] 段華,陳世寅.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跖筋膜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6,29(12):1092-1096.
[3] 賀凡丁,盧漫,成雪晴,等.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跖筋膜炎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40-43.
[4] 王軍,曲穎.針刀治療跖筋膜炎型跟痛癥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4,20(1):27.
[5] 陳平,鄧萬溪,王海洲,等.小針刀結合滾足法治療跖筋膜炎性跟痛癥25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8):605-606.
[6] 梁翔,劉鵬,李榮金,等.熱敏灸聯(lián)合痛點封閉治療跖筋膜炎性跟痛癥60例臨床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14(5):71-72.
[7] 張曉倓,張立寧,肖紅雨.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5,36(6):631-633.
[8] 吳昆英.足底筋膜炎的治療[J].家庭藥師,2013(10):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