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春華
中圖分類號:G8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本文以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對貴州省榕江縣少兒體校進行研究,從而得出榕江縣少兒體校培養(yǎng)體操后備人才的相關經驗,為各類體操學校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提供一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 少兒體操 后備人才 選材 培養(yǎng)
在現(xiàn)代體操競技比賽中,體操技術日趨呈現(xiàn)多樣化、難度化和創(chuàng)新性。競技體操一直是我國奧運計劃重點項目,體操運動要想在各類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提高后備人才培養(yǎng)則尤為重要。貴州省榕江縣在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方面走在貴州省的前列,早在2004年就被評定為“貴州省體操之鄉(xiāng)”。
一、榕江縣少兒體校發(fā)展概述
上世紀60年代,張光遠教練從黔東南州自治體訓隊離隊后,由于其自身對體操的愛好,至當教師后就開始著手創(chuàng)辦體操隊,學校于1963年決定成立少兒體校。1972年8月,貴州省少兒體操選拔賽在貴陽舉行,張光遠教練帶著男女各6名隊員參加了這次比賽,獲得了男團隊第二名。從此,榕江少兒體操就這樣一舉在全省打響了。1988年,縣體育局拔出專項資金,在縣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一個小型的訓練場館,從此體操隊結束了露天訓練的歷史。同年,潘順珍教練被安排到該校協(xié)助張光遠教練訓練女子隊員,榕江縣少兒體操隊伍開始形成。
二、榕江縣少兒體校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
(一)運動員情況
江縣兒童身高、體重、胸圍比全國其他地區(qū)兒童偏小,個小體輕,適合體操選材的要求,榕江少兒體校體操隊員的盆寬、肩寬高于普遍兒童,這種體型更有利于體操運動員的選材。據調查了解,榕江縣少兒體校至今已向省體操專業(yè)隊、蹦床隊輸送21名運動員,7名運動員先后入國家隊,2人榮獲“國際健將級運動員”稱號,10人榮獲“國家健將級運動員”稱號。在這里曾培育出林莉、肖莎、楊勝超、劉榕冰等體操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目前,該校有60多名學生,男女比例基本一致,一部分學生是家長主動送進該校訓練的,而有些學生是教練在幼兒園經過精挑細選挖掘出來的。
(二)教練員情況
榕江縣少兒體校目前有4名體操教練,張光遠教練從學校成立至今,一直帶隊,如今已年過花甲,他帶隊參加過無數(shù)的各類各級比賽,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知識和訓練方法。楊昌林和潘順珍教練都是從小跟著張光遠教練訓練,楊昌林教練多次參加省級和國家級的比賽,并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比賽經驗豐富。譚群芬教練從體育學校畢業(yè),訓練理論知識豐富。由此可以看出該校教練隊伍實戰(zhàn)和訓練經驗豐富。
(三)訓練情況
訓練是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先決條件,通過訪談和訪談期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該校每天進行至少2~3小時的訓練,冬天訓練沒有暖氣,練體操時必須要脫光衣服,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面也從未中斷訓練,訓練的認真和刻苦程度可想而知。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榕江縣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平均氣溫在14~19攝氏度之間,氣溫差小,相對濕度為78%~84%,這樣的氣候有利于體操訓練。
(四)參加比賽成績情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榕江縣少兒體校隊體操隊代表黔東南在省級競賽中獲金牌191枚,銀牌162枚、銅牌185枚;參加國家級及以上大賽共獲金牌26枚、銀牌24枚、銅牌25枚。
(五)政府支持及經費
榕江縣政府于1988年撥款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訓練場館,且每年出資給學校購買設備。2010年6月1日,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副主任、國家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帶著程菲,陳一冰、鄒凱三位奧運冠軍來到該校,并向學校捐贈了價值12萬元的體操器材。2010年8月,榕江縣投資2650萬元建設能承接全國性體操比賽的體育館。
三、結論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榕江縣少兒體校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取得成功主要體現(xiàn)在:選材較有優(yōu)勢、訓練比較刻苦、社會群眾的支持、政府支持及經費投資等方面。榕江縣兒童體型較小,但身體比例比較協(xié)調,適合從事體操運動;訓練刻苦,這是該校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的前提條件;群眾的支持證明了群眾體育意識的加強,有利于推動體操運動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帶動其他體育項目的開展;政府經費的投入和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榕江縣少兒體操發(fā)展提供了支持,也為全民體育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炳真.榕江縣少兒體操成績卓著[J].黔東南日報.2008(6).
[2] 馮紅梅,徐燁,鄧落霞.黔東南少兒體操選材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探討[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12).
[3] 馮紅梅等.榕江少兒體校體操選材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