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跟上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步伐。作為戰(zhàn)斗在最前線的村小老師,應當敢于接受挑戰(zhàn),無畏困難,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中的使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機技術的優(yōu)勢,為鄉(xiāng)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開拓他們的眼界,縮短他們與城市孩子知識水平的差距。本文從實際課堂教學出發(fā),提出一些將信息技術與鄉(xiāng)村小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為農村孩子課堂環(huán)境的提高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鄉(xiāng)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引言: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整合”,教師僅僅是為了應付,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將信息技術生搬硬套的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樣導致教者無心情,聽者無興趣,白白浪費課堂時間和昂貴的信息技術教學設施,因此利用一種真正有效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途徑方法—"深度融合”,做到從教師到學生,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媒體等充分地將信息技術融合進去,才能真正的觸及到學校教育的根本性改革。
一、信息技術與鄉(xiāng)村小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觀念不強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學會課本的知識就可以,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況且教師每天任務繁重,利用信息技術備課會增加任務量,因此直接選擇放棄。這樣教師的備課單純的依賴教學大綱、教師用書等資料,缺乏創(chuàng)新,沒有吸引力,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就缺少活力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后果自然不盡人意。
2.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很多大齡教師,尤其是鄉(xiāng)村小學中大齡教師,對于電腦、白板、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一竅不通,甚至一些中青年教師對于ppt、幾何畫板、主題網站等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表示有困難。
3.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方式不均衡
目前很多網站、電子白板、觸屏電腦、電子書包等一系列的先進技術進入到了課堂,有的教師為了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恨不得在一節(jié)課中把擁有的全部功能都用上,這樣造成學生眼花繚亂,注意力不能集中到知識的學習上,教學的初衷也被拋到腦后的嚴重后果。
4.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資源有限
信息技術的使用必須依靠一定的設備,沒有設備一切都是空談,我國現階段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均,部分鄉(xiāng)村小學沒有白板、投影儀、電腦等設備,條件有限,教師也無法完成備課。同時網絡相關資源也十分欠缺,免費的優(yōu)質資源可以為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教學錦上添花,也可以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
5.教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要有個度,有些老師過度的依賴于信息技術,完全摒棄掉傳統(tǒng)的東西,課堂講解師范完全使用視頻代替,備課也只是把資源庫的ppt調出來播放,根本不進行有效的加工,不按照學情進行授課,完全違背了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初衷,也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老師在轉,教師為了讓學生的回答能與自己的預設相一致,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引導,寶貴的課堂時間就這樣流逝,學生卻沒有什么收獲,漸漸的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二、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教師觀念
對教師進行統(tǒng)一培訓指導,加強教師思想建設,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對于先進的、積極響應的教師給予嘉獎,在學年底評優(yōu)等評選各種榮譽的工作中給予肯定。在工作中對有技術困難的老師多提供幫助和指導,改變教師對于新事物排斥的心理。
2.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使用技能
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有強弱之分,應用技術能力差的老師需及時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學校有針對有計劃的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和測試,采用青年對大齡一對一的幫扶計劃,教師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施者,也是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迫在眉睫。
比如:一個學期,由學校設立一個有關信息技術使用的課題,校內全體教師參與,在研究的同時,也會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3.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要適應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適當、合理、科學的選擇信息技術手段,既要做到充分的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保證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在不斷的探索和試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目標制定恰當的信息技術形式,真正的做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4.加大硬件和軟件資源的投入
只有充足的、符合教學形勢的信息技術設備才能確保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qū)的教育資源投入。對于已經有能力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學校。應加大對教學軟件的利用,現在教師會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每一名教師精心準備的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資源對于其他老師都是寶貴的財富,將資源進行整合,提高給一線教師使用,會大大減少一線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能保證高效的課堂教學。
比如:近兩年的“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微課等比賽,每一名教師上傳的資源都十分精良,都是全體教師的寶貴財富,能將這樣的資源進行應用和共享,真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教材也是十分重要的資源,完善教材使之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相配套,對于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有重要意義,還能切實的督促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落實,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意識。
5.恰當使用信息技術,彰顯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于手中的教學資源必須進行二次加工,使之充分適應本班的學情,每節(jié)課使用恰當的信息技術設備,把握好度,將教材的內容處理成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更容易理解的知識,準確的把握分寸,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獲即可。
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深入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已經是必然趨勢,雖然問題重重,會遭遇困惑和尷尬,但是為了是學生在將來走出校園能有更好的未來和發(fā)展,一線的教師就必須要克服這些困難,做到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加強信息化教學的建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會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的快樂學習殿堂,我在此號召廣大的一線教師們,行動起來,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本文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基礎,結合當前教育形勢進行淺顯的分析,希望其他專家學者能夠給予指導和批評。
參考文獻:
[1]馬繼明,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7.5
[2]管恩京. 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0):61-66. [2017-08-20].
[3]胡小勇,鄭曉丹,馮智慧. 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優(yōu)課課例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5,(04):36-40. [2017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