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紅
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工作千頭萬緒,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既要做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進步的引導者。在對學生實行教育的過程中, 班主任如何提高自己對班級的影響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呢?這就是“愛做導航,嚴寓其中”。嚴與愛的微妙融合,能潛移默化地激蕩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的思想,調(diào)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產(chǎn)生最佳教育效果。
一、讓愛做導航
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在美化別人的同時,也在愉悅著自己。愛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讓它綻放,不必藏在心底。然而,很多班主任把心底對學生滿腔的熱愛都凝成冷峻的面孔和嚴肅的目光,以致學生并不知道老師心中還有愛。十八世紀中葉,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只有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才能夠精雕細刻地塑造他們的靈魂?!?/p>
1. 教師心中要有愛,要營造愛的氛圍
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fā)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愛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叩響學生的心門。用陽光般的情懷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就一定會有智慧之光生生不息地閃現(xiàn);用愛心去潤澤學生,他們總會回報我們陽光與幸福。師愛無異于母愛,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蘊涵在我們?yōu)閷W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這種愛的真誠。學生們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在學習上、在生活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地前進。
2. 教師要賞識自己的學生,讓愛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
關(guān)心學生、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guān)鍵是對于學生犯的錯誤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倘若我們對學生的錯誤采取“惡性刺激”的方法,讓學生在切膚之痛中“吸取教訓”,這種刺激的結(jié)果是表面上學生改正了,但往往孕育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怨恨心理,結(jié)果是學生越教育越差,最后達到不可教育的后果。班主任要有一顆愛心,有時候一個眼神就可達到教育的目的,沒必要不管事情大小一味發(fā)脾氣。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和信任永遠是教育成功的砝碼。班主任以尊重為前提對學生進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愛的體現(xiàn)。
二、 嚴是責任,愛是智慧
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要在嚴格平等中實現(xiàn),否者,就是一盤散沙,就是溺愛。在教育中,嚴和愛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在不傷害其人格尊嚴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嚴格、積極、耐心的教育和引導,或者在嚴厲的批評教育后滲透關(guān)愛之意,讓班級管理充滿“愛的味道” 。
1. 制定一套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
要讓每一位學生在班級生活中能體會到制度的束縛。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執(zhí)行與落實中,班主任在起到引導作用的同時,如何把握制度落實和執(zhí)行尺度是關(guān)鍵。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中。班主任要做學生的表率,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學生。不能因為要尊重學生就不教育約束學生,甚至是放縱、縱容學生。但是利用通常的強制手段迫使學生遵守往往也會適得其反,因此要多設獎勵機制,減少懲治手段,如班級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往往會為了彌補自己的扣分而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是額外工作。
2. 高壓下,給錯誤一點空間,往往會收獲美麗的心花
無論寬與嚴都應以教育好每個學生為目的。懲罰只是一種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嚴是責任,對學生嚴格要求可以使其認識和改正錯誤;愛是智慧,關(guān)愛學生就要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當然,也要“給錯誤一點空間”,因為往往會收獲美麗的心花。
記得一次自習課,學生們都在認認真真地做作業(yè),教室里一片安靜,我們班的一個女生非常心不在焉,我悄悄地走了過去,發(fā)現(xiàn)她原來是在忙著寫一封信。字里行間情真意切,原來她暗戀我們的班長,難怪成績下滑明顯。經(jīng)過我耐心的思想工作,她如實地說出了真情。,我沒有聲張,及時引導她:未成熟的青蘋果過早收獲會又酸又澀,成熟季節(jié)的果子才會又香又甜。無需太多的語言,老師給予她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學會接納,理性地去解決,學生會坦誠地承認錯誤,并且積極地改正。適當加以鼓勵學生,就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使老師和學生更親近。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我們不可能幫助每一名學生成才,但我們一次不合理的舉措可能就會埋葬一名學生的成長。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有時需要我們給錯誤一點空間。教育、批評學生要尊重學生,“在嚴愛中把握好批評的方法與藝術(shù)”。 讓教育充滿愛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孩子,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老師的引領(lǐng),但歸根結(jié)底是學生自己在成長,我們永遠無法替代他們的成長,我們一定要用自己全部的愛,去感化每個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美好的靈魂,真正讓自己的生命之花怒放在教育事業(yè)的花園中。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第二十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