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燕
論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正確培養(yǎng)
劉玉燕
近期的“薩德”事件使我國公民愛國情緒高漲,理性愛國教育之風也吹遍祖國大江南北。本文對我國當代大學生愛國思潮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我國以及其他國家現有的培養(yǎng)措施,努力尋求我國對當代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情緒和行為進行更完善的培養(yǎng)措施。
理性愛國 愛國情感 愛國教育
各國對理性愛國的定義不一,但總的來說,理性愛國是其情緒表達和愛國表現形式理智,出發(fā)點是愛國的。大學生理性愛國的表現不僅是在網絡上正常、不夸張的表達其愛國情緒和在生活上表現出不激進不暴力的愛國方式。在“薩德”事件、釣魚島事件和南海事件發(fā)生后,一些大學生被激進的愛國心理情緒影響,做出了非理性行為,這是不理智的。他們走上街頭,對別國車輛打砸搶燒、暴力毀壞別國門店店面和店內設施,在網絡上對別國進行惡意無理的抨擊。發(fā)表或轉發(fā)惡意信息,對我國的外交政策或軍事政策表達不滿,這種方法是不理智的。信謠、傳謠等行為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是我們自己的兄弟姐妹。我們必須堅持愛國主義,理性愛國。
愛國需要的是理性、冷靜,不隨波逐流、保持清醒頭腦,愛國不需要暴力、民粹,不需要以破壞我國國內正常社會秩序為代價。不理性的愛國行為不僅對我國正常經濟發(fā)展起了消極作用,還影響了我國公民的正常生活?!搬烎~島”事件中砸日系車輛,燒與日本有關的店鋪,讓這些車主、業(yè)主人心惶惶。更有壽司店老板稱,自己開的是中國連鎖店,但因為賣的是日本特產壽司而遭遇到了店面被燒毀之事。這損害的我國公民的合法財產,這種愛國方法也實乃不明智。另一方面,經各大媒體報道,很多不良分子利用國人的愛國心理而謀取暴利的行為業(yè)將受到我國法律的懲罰。而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做的是擦亮眼睛、保持清醒、不信謠、不傳謠,不加入激進組織,理智愛國,合法愛國。戴著愛國的面具,打著愛國的幌子,卻做著打砸搶燒等不理性行為,只能讓親者痛、仇者快,這些暴力宣泄或許可以一時宣泄心中不滿,但不理性的行為根本保衛(wèi)不了我們的國家。反而會被陰謀論者等利用,從而更深層次的破壞我國安全。爭議問題不會因為不理性的打砸搶燒領土就能得到解決,解決問題最本質的還是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家尊嚴的塑造。
當前文化背景多元,各種思潮紛紛涌現,大學生們涉世未深,可能不能正確的明辨是非,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判斷能力,理智愛國。大學生們富有激情和活力,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做貢獻的一大重要軍團,對其培養(yǎng)是我國其他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引導其正確理解,需要家長、老師等積極教導孩子、學生,為其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正確認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愛國為理由作出有損于國家和人民權益的行為,是我們不能包容的,我們要糾正這種行為,理性愛國,展現當代大學生真正愛國主義的風采。大學作為培養(yǎng)我國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凝聚了我國未來的新鮮血液,大學生們更應該擔負起呼吁我國全體公民理性愛國的使命和責任。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也急需更新,在保釣等事件中我國公民的愛國熱情極度激發(fā)出發(fā),特別是大學生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自發(fā)組織了一些活動,但其中也發(fā)生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如:沖擊大使館、惡言惡語辱罵其他國家的帖子充斥著整個網絡,學校對學生們的這些做法是對學生的言行也做出了嚴厲批評。但治標不治本,這反映的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沒有根深蒂固。我國對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小抓起,培育其正確的愛國信仰。對大學生中的愛國主義要加以培養(yǎng),改進愛國主義的教育方法,擴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
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性愛國主義,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采取措施重視對大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高校都開展愛國講座、分發(fā)以“理性愛國”為主題的講座活動,收集并贊揚學生中理性愛國的好方法,將非理性愛國思想扼殺在搖籃里。合理合法地表達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無論是在我國國內還是外國,我們都需要謹慎言行,在網絡上發(fā)表言論等也需注意措辭和影響。激進大學生口中的“愛國”不是真正的愛國,這種不為國家長遠利益考慮的“愛國”行為應依法盡快取締。如果任由這種思潮發(fā)展,將會產生更嚴重的狹隘民族主義,這對我國的危害更深。破壞國家形象,損害國家關系,做不有利于國家的情緒和行為我們都要規(guī)制。愛國,是理智的愛國,是正確理智的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支持。
當代社會形勢紛繁復雜,在敏感時期我們更要團結起來,理性愛國,體現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少年強,中國強”這句俗語也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以冷靜、理性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感,做好自己,不盲目跟風。當代大學生受過多年愛國教育,但在今天多重文化影響的背景下,不免產生一些不良思潮,因此,我們要明辨是非,獨立自主,理性愛國。
[1]何凡.新時期大學生愛國熱情引導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2(04).
[2]王雙.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3]于娜娜.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3.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