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梅
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廖華梅
在中國,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歷史科目是副科,認為歷史沒有大用處,他們在歷史課堂上不夠?qū)P?,其被動性和消極性是十分明顯的,嚴重影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能動性,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一是更新教學觀念,用好新教材;二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三是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四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初中歷史 課堂 教學 效果
近幾年來,國家教育推行了《新課程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在現(xiàn)行各學科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盡管如此,還有許多科目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極為深重,尤其是歷史科目作為一門“副科”的傳統(tǒng)觀念在學生的腦海里扎下了根,大部分學生認為學了歷史又沒用,以至于他們都不太重視歷史,再加上傳統(tǒng)歷史課程枯燥無味,使得當前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極不理想。從某種程度上講,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效率更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所以本文著重討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途徑,希望初中歷史教師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科學地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全面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般來說,任何事物的改革都是十分艱難的過程,更何況一位長期從事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教師的陳舊觀念是堅不可摧的,盡管他們也在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有的教師也以積極的心態(tài)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是也難免在不經(jīng)意之間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這種現(xiàn)象也會影響歷史課堂效果。作為初中歷史教師,他們面對新歷史教材的第一感覺就是新穎、圖文并茂,與老教材完全不一樣,里面的內(nèi)容對知識進行了重組,并且以專題化的方式出現(xiàn),使得歷史教材變得更加容易。然而,在實際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感覺新教材存在許多問題,甚至反感新教材,抱怨其不好用。實際上,新的初中歷史教材是許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更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歷史教材,其編排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些教師的抱怨現(xiàn)象可以說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即“新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在作怪。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用好新教材。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學生往往有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心靈,只要教師進行合理地引導,就會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對于歷史科目而言,它具有“過去性”的特點,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歷史內(nèi)容比較刻板,一旦課堂教學沒有采取一定的技巧,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 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學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可以通過豐富的歷史圖片、文字資料、音像資料等創(chuàng)設新的歷史情景,只有教師善于運用這些豐富的材料,必將重現(xiàn)一定的歷史情景,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歷史、體驗歷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歷史氛圍,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對于新課程改革而言,教師要想真正地將之落實到位,最關(guān)鍵的問題就是要合理地開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但是,面對新的初中歷史課程,許多歷史教師不曉得如何尋找資源,即找不到課程資源,就會無從下手,歷史課堂教學效是勢必會受到較大影響。事實上,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都能接觸到課程資源,只有他們沒有從宏觀上進行把握,缺乏明確的分類,盲目地使用這些課程資源,偏面地應用現(xiàn)有資源,無法產(chǎn)生宏觀效應。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且首先要從教材入手,反復推敲,認真體會,嚴格近照學習目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整合、裁剪教學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突出重點和難點;然后,初中歷史教師還需以教材為核心,以現(xiàn)實生活作切入點,從內(nèi)容、形式上進行延伸,充分挖掘并利用現(xiàn)有初中歷史課程教學資源,這樣有助于大大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這樣有助于師生之間的平等相處,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老師重視,并在此基礎上樂于學習歷史。首先,初中歷史教師要尊重學生,明確學生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體,要信任學生,不斷地形成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其次,初中歷史教師應當足夠地了解學生,抽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最后,作為教書育人者,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擁有一個耐心的態(tài)度,如果學生答對了問題,就要給予贊許,要是答錯了,也不要過分批評,而要積極引導學生并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這樣不但可以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而且能讓他們收獲到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總之,不斷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水平,有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作為初中學生的引路人,歷史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現(xiàn)代學習觀和學生觀的培養(yǎng),一方面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歷史基礎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著力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同時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增強他們學好歷史科目的信心,促使他們熱愛歷史,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1]劉繼田.如何提升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3(3).
[2]韓綸紹.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作者單位:從化區(qū)江埔街河東中學)
廖華梅(1972-),女,漢族,廣東梅縣人,大專,初級職稱,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