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新形勢下公文寫作的語言特色
——兼談如何提高公文寫作水平
張 超
在新形勢下,要增強公文寫作的語言特色,一方面必須確保公文語言嚴肅莊重、樸實無華,在公文寫作過程中多使用書面語、避免運用口語、多成語或四字詞語、巧用典雅的文言詞語、頻繁使用關聯(lián)詞、強化多固定搭配、廣泛使用“的”字短語、介詞短語和聯(lián)合短語。另一方面,要必須確保公文語言字詞簡潔恰當、數(shù)據(jù)精準無誤,在“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的原則下,要注意幾個問題,公文寫作離不開數(shù)字,慎重進行簡寫,切忌省略關鍵詞,要直截了當,杜絕模棱兩可的寫作。再者,要巧妙運用修辭手法增強公文語言的靈活性,在摒棄老套古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公文語言,筆耕不輟在實踐中提高公文寫作水平,切實加強文學修養(yǎng),提高公文寫作的水平和語言質量。
新形勢 公文寫作 語言特色 寫作水平
“求短、求實、求新”是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公文寫作提出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進作風,必先改進文風”。公文寫作對機關辦事、辦會等運轉非常重要,辦文是機關其他業(yè)務工作的基礎,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專職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文字能力、筆力和理論功力,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公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優(yōu)秀的機關公文,不僅僅需要作者有廣泛閱讀積累,還需要具有較好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兼談如何提高公文寫作水平,從而在新形勢下提升公文寫作的語言特色。
(一)巧用典雅的文言詞語
中華民族文言詞語源遠流長,含有豐富的古代寓言故事、歷史故事、古代典籍作品等,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濃縮。在公文寫作中要巧用典雅的文言詞語,溯流而上,再摸清楚語境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并適當加以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引用大量典故,這些典故恰到好處的運用,令閱讀者加深了對行文的理解,如用“尚賢者,政之本也;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表達了自己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殷殷期待。由此可見,巧用典故,是公文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多成語或四字詞語
要增強公文寫作的規(guī)范化,可以多應用成語或四字詞語,突出公文寫作的嚴謹周密性,正確使用成語或四字詞語有助于讀者正確理解公文,但是必須綜合考慮語境,以實用性和適時性為導向合理使用成語。例如,在法國出訪時,習總書記又使用了“和而不同”,闡釋了’自己對中法文化交融的理解,令與會者瞬間領會了講話精神。由此可見,成語和四字詞語的熟練運用,不僅有利于增強文勢,更有利于閱讀者的理解和領會,在行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關聯(lián)詞使用頻繁
要根據(jù)公文寫作對象的特點以及語境,判斷語句的轉折、因果、假設、遞進等邏輯關系,如運用“因為……所以、不但……而且、與其……不如、只要……就、既然……就(那么)”等關聯(lián)詞,在表辭達意的基礎上,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使受眾迅速把握好邏輯關系。
(四)多固定搭配
公文語言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固定搭配,因此應在寫作過程中多運用固定搭配。以公文開頭用語為例,可以多使用“根據(jù)”、“遵照”、“現(xiàn)將”、“最近”等;在祈請用語時,可以多采用“擬請”、“務請”、“即請”等。固定搭配要體現(xiàn)公文特點,在方便適用的同時根據(jù)公文起草情況多使用。
(五)多“的”字短語、介詞短語和聯(lián)合短語
要確保公文句子含義的完整和確切性,句子必須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在脫離上下文的基礎上要確保關鍵句不生歧義,要多使用“的”字短語、介詞短語和聯(lián)合短語。公文正文和標題都要使用介詞短語,正文開頭、段落開頭要說明“行文目的、根據(jù)、原因或背景”等,應使用介詞“根據(jù)”、“為了”、“關于”、“隨著”等,與“名詞、代詞、名詞性詞組”形成介詞結構,成為聯(lián)合短語,增強公文語言的獨立性。
(一)“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公文寫作語言必須明晰簡潔,要“在真實反映客觀事物的基礎上,準確傳達發(fā)文機關意圖,使收文單位正確地理解其內容,從而順利地貫徹執(zhí)行或及時作出反應”?!耙蛔秩牍模排0尾怀觥?,在公文寫作中如果出現(xiàn)任何含混,導致別人錯誤的理解,就可能因為理解的分歧埋下禍根、給后期其他工作帶來巨大的損失。行文要簡潔有力,寫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確,讓受眾“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
(二)公文寫作離不開數(shù)字
數(shù)字主要是用來表示“公文內部的結構層次序數(shù),顯示公文的內在邏輯關系”。在公文寫作中涉及到“數(shù)字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具有修辭色彩的詞素以及代號、代碼、時間等”都需要用數(shù)字標注。但是要規(guī)范使用數(shù)字,以阿拉伯數(shù)字為例,“物理量量值、計數(shù)與計量以及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值、正負數(shù)以及小數(shù)、百分數(shù)、分數(shù)、比例,以及體例尚不統(tǒng)一的年月日的表示,非物理量的使用以及代碼、代號、序號等”必須正確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如公元18世紀80年代。
(三)簡寫需慎重,切忌省略關鍵詞
在公文寫作中要確保語言的精練,簡明扼要,但是簡寫需要慎重,精當不繁,切忌省略關鍵詞,在服從行文目的需要的基礎上,表現(xiàn)主題,做到“當詳則詳、當略則略、語言必須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盡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達盡可能多、準確的意思。但是不能片面追求簡練,而降低了文義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四)直截了當,不模棱兩可
直截了當,主要是在公文寫作中語言要真實準確,不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現(xiàn)象,做到公文寫作“無虛假錯漏、褒貶得當、語意明確、符合實際”。因為公文主要是用來“指導工作、反映情況和處理問題”的,必須確保語言的準確性,避免一些語言產生理解上的歧義。
在公文寫作中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在追求“準確鮮明、質樸平勻、精煉順達”的基礎上要反對“含糊暖昧、繁冗堆砌、重外在美”的手法,應以“賦、比、興”修辭為主,選詞煉句,要慎重使用形容詞以及描寫類的修辭手法,不刻意追求華美的辭藻,確保語言質樸,避免堆砌。在一定情況下,需要巧妙運用“基本、幾乎、不少、絕大多數(shù)”等模糊語言,確定文意清晰的基礎上來準確表達公文文義的效果。以“到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為例,這里的“基本解決”相對于百分比來說表達效果更強。
公文規(guī)范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寫作者創(chuàng)新的空間,但公文是與具體事務緊密聯(lián)系的,每一篇公文寫作的背景、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著千差萬別,因此,公文寫作要摒棄老套古板,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創(chuàng)新公文語言,增強公文寫作的創(chuàng)見性、價值性和新穎性。做到“主旨突出,觀點明確”,要創(chuàng)新語言體現(xiàn)公文的理論性、時代性、說服力。再者,應創(chuàng)新標題,“看書看皮,看文看題”,公文標題要“統(tǒng)領全文、提示主旨、引起強烈閱讀興趣”。
文學修養(yǎng)影響公文寫作的語言質量。因此,對于公文初學者來說,必須學會“從讀悟寫”,認真閱讀和研究與公文寫作相關的政治理論書籍和其他方面的書籍,使自己逐漸具有“直線思維的執(zhí)著、逆向思維的睿智與系統(tǒng)思維的縝密”,在提高自身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上,深入領悟、體會其他公文或文章的寫作技巧,學會用最通俗、簡潔的語言來闡釋真理和現(xiàn)象,“勤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方能“篤行之”。
在新形勢下的公文寫作,要具備“求實、求新、求短”的特色,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提高公文寫作水平,首先要熟知公文寫作步驟和要求,確保公文語言的務實、新穎、簡潔,積累更多學習素材和拓寬眼界,勤練“手中筆”,“采百家之說,終成一家之言”,從而提高公文寫作的質量。
[1]張永明,裴婉辰.公文寫作的語言特色——兼談如何提高公文寫作水平[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2]李曉東,范增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公文助寫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0.
[3]邢佳,范增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公文寫作活動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2.
(作者單位:中核華電河北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