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汶上縣教體局教研室 吳慶才
山東省汶上縣第五實驗中學 李秀娟
巧識選擇“陷阱” 開好解答之方
選擇題是中考思想品德試卷的主要題型,具有覆蓋面廣、迷惑性強等特點。一些看似不難的選擇題,為何考生一做就錯?原來,命題者故意在考題中設置了陷阱,考生稍有不慎,就會掉進去。命題者常見的設置“陷阱”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此類選擇題的題干包括多個角色主體及其行為表現,但題干只要求對某個特定主體進行分析。因此,考生在解此類題時要學會排除與題干要求無關的選擇肢。
例1.(2017·江西)欺負弱小、敲詐勒索、言語和肢體傷害……屢屢發(fā)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校園欺凌,被欺凌者應該
( )
A.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B.機智應對,依法維權
C.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D.加強監(jiān)管,嚴格執(zhí)法
【點撥】本題考查了面對校園欺凌,被欺凌者應有的態(tài)度和做法。面對校園欺凌,作為被欺凌者應該沉著冷靜,采取機智靈活的方法,及時報告老師、家長或報警;要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所以,B項正確。忍氣吞聲,不僅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會助長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A項錯誤;以牙還牙,以暴制暴,會導致自己違法犯罪,從受害者變成侵害者,C項錯誤;D項是有關部門應有的做法,雖然正確,但是無關項,可排除。
此類選擇題對答題角度作出限定,要求考生從個人、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心理、道德、法律、國情、權利、義務等角度進行分析。因此,我們要學會排除與題目無關的選擇肢。
例2.(2016·山東濟寧)2015年10月4日,有網友爆料稱,在青島市樂凌路“善德活海鮮燒烤家常菜”吃飯時,遇到宰客事件。“海捕大蝦”是38元一份,結果結賬時變成了38元一只。從道德角度看,該燒烤店主的行為
( )
A.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無可厚非
B.是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C.是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
D.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
【點撥】本題結合漫畫考查了學生對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誠實守信的認識和理解,解答時要抓住材料中關鍵語句“從道德角度看”。漫畫中該燒烤店的行為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秩序。A項的說法明顯錯誤,B、C項雖然正確,但是從法律方面去分析的;D項是從道德的角度去分析的,符合題意。
例3.(2017·湖北隨州)2016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治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fā)生。針對學生欺凌和暴力現象,我們青少年應該
( )
①加強學校管理,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健康 ②沉著冷靜,學會用智慧保護自己 ③提高警惕,防范侵害 ④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點撥】本題考查了自我保護的有關知識。針對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我們青少年應沉著冷靜,機智應對,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警惕,防范侵害;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所以,②③④正確。①是學校應有的做法,不是青少年應有的做法,可排除。
此類選擇題通常偷梁換柱,以易混知識組成干擾題肢。這些題肢看似正確,但與題干提供的概念不一致,增強了試題的迷惑性和干擾性。
例4.(2017·江蘇淮安)小張的叔叔是全國人大代表,在參加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后,給小張講述了參會的一些經歷和大會取得的成果。小張總結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
A.全國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B.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代表大會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D.大會通過了民法總則等法律,說明全國人大擁有立法權
【點撥】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人民當家作主有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我國,縣級及縣級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縣級以上(不含縣級)人大代表是間接選舉產生的,即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A項的說法錯誤。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B項的說法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C項的說法錯誤。大會通過了民法總則等法律,說明全國人大依法行使了立法權,D項的說法正確。
例5.(2017·湖北黃岡)對下列圖示所表達的概念間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弄清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違法行為分為三類: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就是犯罪,所以犯罪是違法行為的一種,它們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所以③錯誤;另外三項都比較準確的描述了概念之間的關系,所以C項是正確的選項。
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維度看問題是思想品德學科的基本認知方法。一般來說,“是什么”包括事物的含義、特征、現狀等,“為什么”包括事物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原因、影響、意義等,“怎么做”包括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舉措、行動等。選擇題一般圍繞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設計,考生若不能把握三個維度的內涵就會造成錯位現象。
例6.(2017·江蘇徐州)我國憲法宣誓制度規(guī)定,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需公開向憲法宣誓。這表明
( )
A.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和基礎
B.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C.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為嚴格
D.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點撥】本題考查考生對憲法的認識和理解,實質上是考查“是什么”的問題。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國設立憲法宣誓制度,目的是激勵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原因是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D項符合題意;A、B項均指的是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不符合題意;C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此類選擇題常將兩個事物間的關系倒置,以混淆考生視線。
例7.(2017·山東東營)右圖注釋是:“要想融入集體,健康成長,應該把M翻過來”(Me=我,We=我們),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
①集體是個體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 ②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都離不開集體 ③集體的力量就是個人力量的簡單相加 ④在集體中要正確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點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集體和個人的關系。解答本題應理解題干中的關鍵詞“融入集體”、“把M翻過來”。把M翻過來,Me就變成了We,We就是我們,說明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離不開集體,集體是個人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由此判斷①②正確。集體的力量是把個人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而不是個人力量的簡單相加,③說法錯誤。題干并未涉及競爭與合作的關系,④應排除。
此類選擇題的題肢常包含“都”、“必然”、“根除”、“杜絕”、“一定”、“一切”等限制成分,使觀點趨向絕對化、片面化。
例8.(2017·山東煙臺)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tài)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0年年底前,我國將全面完成生態(tài)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tài)保護紅線制度。這一舉措
( )
①有利于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 ②有利于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③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美麗中國 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生態(tài)問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點撥】本題考查建立生態(tài)保護紅線制度的意義。建立生態(tài)保護紅線制度,有助于解決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但④中“從根本上解決”的說法過于絕對,錯誤;①②③觀點正確。
識破迷惑性是做好單項選擇題的關鍵,而識破迷惑性的關鍵在于正確審題,這是提高得分的關鍵。要準確審題,必須做到“三個弄清楚”。
1.要弄清楚試題的導語。
單項選擇題的導語通常有以下幾種表述:“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出正確的”、“最恰當的”等。導語審清了,選擇的方向就明確了。
例9.(2017·廣東)在下面的知識結構圖中,①處應該填的最恰當內容是
( )
A.憲法是人民權利的保證書 B.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需求
C.規(guī)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 D.規(guī)定社會生活的根本問題
【點撥】本題考查有關憲法的知識。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中關鍵語句“最恰當的內容”。根據教材知識,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表現在憲法規(guī)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故C項符合題意。
2.要弄清楚題干的意思,抓住關鍵語句。
解答選擇題時,要仔細推敲題干的表述,明確題干的中心意思和要求,弄清題干對問題范圍、層次、角度、條件等方面的限定??焖僮プ☆}干的中心意思,最常見的技巧是抓住“關鍵詞”。
例10.(2017·江蘇蘇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創(chuàng)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80%左右的社會就業(yè),提供了超過一半的稅收和46%左右的外貿出口。這表明非公有制經濟
( )
A.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與公有制在市場經濟中地位平等
C.是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D.在國民經濟中已經占據主體地位
【點撥】本題考查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識。解答本題,關鍵應抓住題干材料中的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A項與題干材料所描述的內容不符。我國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B、D項錯誤。非公有制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C項正確且與題意相符。
3.要弄清楚題肢與題干的關系。
把題干和題肢聯(lián)系起來比較、對照,看哪個題肢最符合題干的要求,即可選出最佳答案。
例11.(2017·山東威海)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注重人力資源開發(fā),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下列選項中,對“科技、教育、人才”三者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 )
A.高素質人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
B.科技的發(fā)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
C.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為本
D.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數量和質量
【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科技、教育、人才三者關系的認識和理解。A項說明的是人才的重要性;B項說明的是科技、教育、人才三者的關系;C項說明的是科技與人才的關系;D項說明的是教育與人才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