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琴
“把”字句語法教學課堂互動觀察報告
余 琴
本文通過觀察北京語言大學莫丹老師主講的“把”字句教學示范課,記錄該次課的課堂互動情況,來分析促進課堂互動的方式。通過觀察結果可以知道有效的課堂互動對學生更好地在課上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非常重要,也便于老師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語法教學 觀察 課堂互動 效果評價
教師提問類型、學生提問類型、互動類型、教師對互動過程的推進、言語互動過程記時、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以及教師對互動的管理。其中教師提問類型被細分為描述性問題、判斷性問題和論證性問題;學生提問類型被細分為理解性疑惑、判斷性疑惑和實證性疑惑;互動類型被細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和師班互動;教師對互動過程的推進被細分為以問題推進互動、已評價推進互動和以非語言推進互動;言語互動過程記時被細分為30秒以上和30秒以下;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被細分為熱情、冷漠和忽視;互動管理被細分為有效調(diào)控和放任。
以李林靜、郇恒憲開發(fā)的師生互動等級量表為參考,通過觀看北京語言大學莫丹老師主講的“把”字句教學示范課,以量表中教師提問類型、學生提問類型、互動類型、教師對互動過程的推進、言語互動過程記時、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以及互動管理等幾項觀察內(nèi)容為標準進行互動次數(shù)的記錄,記錄完畢后再次反復觀看該示范教學視頻,對其課堂互動進行效果評價,評價等級分為А、В、C、D四個標準,分別表示優(yōu)秀、良好、一般和差。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課堂互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重要。如果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一味地只以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模式進行教學的話,那么可想而知這種課堂多少會陷入枯燥乏味甚至壓抑的氛圍之中。本次觀察旨在學習優(yōu)秀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觀察和記錄本次課堂學習的互動過程,學習和借鑒好的課堂互動方式,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提高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質量。
這次示范課課堂互動整體非?;钴S,老師主要用提問方式、動作演示和動作指示來推進互動進程。
(一)用提問方式來推進課堂互動
上課一開始,老師向全班提問:“我們班是男同學漢語好,還是女同學漢語好?”學生聽到問題后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注意力開始集中到課堂學習上。接下來是單詞復習環(huán)節(jié),老師準備了一些單詞卡片,用提問的方式將這幾個單詞串聯(lián)起來,如“客廳”、“沙發(fā)”、“茶幾”、“茶具”這四個單詞,老師先拿著單詞卡“客廳”,提問“這是什么?”學生回答說“客廳”,老師接下來拿出單詞卡“沙發(fā)”,并提問“客廳里有什么?”學生回答“客廳里有沙發(fā)”,接下來的問答依次是“沙發(fā)前面有什么?”、“沙發(fā)前面有茶幾”、“茶幾上面有什么?”“茶幾上面有茶具”。老師在語法復習環(huán)節(jié)和接下來的新課學習環(huán)節(jié)也多次采用提問套路推進互動,值得注意的是,在復習語法“V著”的時候,老師利用PPТ展示人物照片,這些人物不是陌生人而是這個班上的學生。老師指著PPТ上的照片提問“這是誰?”學生回答“這是大金”(該班學生),老師提問“大金穿著什么?”學生回答“大金穿著……”此處回答不一,老師給出標準答案。學生們看著PPТ上自己熟悉的面孔,邊笑邊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躍。
(二)用動作演示來推進課堂互動
在講“把”字句時,老師沒有事先給出“把”字句的語法格式,而是通過一邊動作演示,一邊提示,來引出這節(jié)課所要學的語法。例如,老師拿出一本課本,提問“這是什么書?”學生回答“這是漢語書?!崩蠋煱褧诺阶雷由喜⑻釂枴皶旁谀膬毫耍俊睂W生回答“書放在桌子上了”老師再提問“那這兩句話用一個完整的句子怎么說?”學生回答“老師把書放在桌子上了?!边@時老師才把“把”字句的語法格式用PPТ展示出來。在詳細講解了“把”字句語法意義后,老師開始做一系列動作來引導學生進行句子的練習。例如,把全家福放到桌子上,把照片貼在黑板上,把錢包放到桌子上,把錢包放進書包里等等,同樣是邊做動作邊引導學生用“把”字句造句。
(三)通過動作指示來推進課堂互動
通過動作演示引導學生進行句式操練后,老師開始用“把”字句造句,讓學生完成該句子所表示的動作。例如,老師對班上一位同學說“請把書放到書包里?!痹撏瑢W完成該動作,老師接著引導全班同學一起說“她把書放到書包里了。”整節(jié)課上老師一共做了三次動作指示來推進課堂互動。
(一)積極有效的課堂互動對學生掌握這節(jié)課的語法知識非常重要
莫老師對這節(jié)課的課堂互動設計非常值得借鑒。在上課開始前老師就用一個簡單的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我們班是男生的漢語好還是女生的漢語好?”既能讓學生開始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這次課學習的積極性。上課正式開始后,首先是復習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提問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將上次課的單詞串聯(lián)起來,這樣比老師單方面領讀更能促進學生對上次課內(nèi)容的記憶和掌握。此外,莫老師擅長利用學生自身的資源,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漢語學習融入到了學生的生活之中。例如她在PPТ課件中適當?shù)厥褂昧嗽摪鄬W生的生活照片,讓學生用學過的語法句型來描述這些照片。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與學生保持互動,她用簡單的提問與全班學生進行口語對話,讓復習在對話中進行,而不是讓學生單一地進行描述,這一方面能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一方面更能加深學生對該語法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課堂互動能否順利進行關鍵要看老師在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
在這次“把”字句語法教學示范課上,老師一共與全班學生進行了31次互動,與個別學生進行了13次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3次互動。其中時長30秒以下的互動有22次,時長30秒以下的互動有10次。老師推進課堂互動的方式主要是提問、動作演示和動作指示。可以看出這三種方式都是老師精心準備過的。首先看提問,如,“大金穿著什么?”“班長,你和你的妻子平等嗎?”“你們家的家務事誰來做?”等等。在教授語法知識過程中,重要的是對學生講解清楚語法意義及其使用方法,然后在進行句式操練,莫老師采用這種簡單的提問方式反復與學生進行對話操練,這簡單的一問一答的互動過程中,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增加他們對漢語學習的自信心與熱情。再看老師的動作演示,老師在課上做了十次動作演示,如,把書放在桌子上,把照片貼到黑板上,把錢包放到書里等等,再結合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對“把”字句進行操練。這種操練方式比單純的意義講解和例句講解更加生動形象,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該語法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讓上課氛圍更加積極活躍。
(三)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也是課堂互動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先看老師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在這堂示范課上,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她收集到的該班學生的照片,并引導學生圍繞這些照片進行句型的操練。這次課的課文題目是《我們倆完全平等》,老師事先了解到該班的班長已經(jīng)結婚,于是便對他提問“金班長你和你的妻子平等嗎?”“你家平時是誰做家務?”這次互動激起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再看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老師提到班上某位同學每次上課都很早到教室,隨后一邊提問“該同學每天幾點到教室?”一邊在黑板上板書時間點“7:30”,學生隨即回答“他每天7點半到教室?!眴柎疬^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再例如老師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學生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很快就能根據(jù)學過的語法句型對這些圖片進行描述。如果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模式還不熟悉,很難做到這一點。
成功的課堂互動對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而課堂互動能否順利進行要看多方面因素,例如在這堂示范課上所觀察到的,老師的課前準備,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師生之間的默契等等。還有老師對課堂互動的管理,例如互動的時間管理、范圍管理。莫老師擅長將師生之間的個人互動轉換為老師與全班學生的互動,例如她對一個學生提問“你和妻子平等嗎?”該學生回答后,老師又接著問全班同學“班長和他的妻子平等嗎?”這種互動模式比起一般的例句領讀和例句講解更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總而言之,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成功的課堂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1]楊玉東.“課堂觀察”的回顧、反思與建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17~20.
[2]李國強,魏春梅.“課堂觀察”的實踐探索[J].教師教育研究,2012,24(2):48~51.
[3]吳曉紅,馬雪婷,高霞.“課堂觀察量表”教師提問觀察點的設計之我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2):83~85.
[4]陳瑤.課堂觀察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0.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余琴,女,漢族,湖北人,本科,在讀研究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