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曲洪林+熊延連+于振海+王志強
【摘 要】人體解剖學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后續(xù)學習的入門鑰匙。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組織形式合理,從學科特色出發(fā),符合學習記憶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便于組織教學改革,并得到學生的認可,但此種教學模式也存在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理論實驗一體化;臨床醫(yī)學;教學改革
人體解剖學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走向醫(yī)學殿堂的入門鑰匙,只有掌握了扎實的人體解剖學知識,熟悉了正常人體各器官的構造、功能、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正確的判斷人體的正常與異常,才能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發(fā)展過程,鑒別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為后續(xù)的醫(yī)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人體解剖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一直堅持實施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索和不斷探究積累了部分經驗[1],從師生座談會以及畢業(yè)生座談的反饋結果來看,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授課形式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現把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總結如下。
一、理論實驗一體化的課程組織形式
濱州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開設有系統(tǒng)解剖學(總學時90學時,理論45學時,實驗45學時)、局部解剖學(總學時64學時,理論16學時,實驗48學時)兩門課程,分別是第一學期和第四學期開設。
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簡單的理解即學生的理論和實驗均在實驗室進行,其真實的內涵為將理論知識點和實驗內容整合在一起,理論講授和實驗教學穿插進行,此教學方法尤為適用于人體解剖學為代表的形態(tài)學課程。理論實驗一體化以實驗室為學習單位,每個實驗室30-40人,由一位教師跟班教學,實驗室里配備解剖學教學標本,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解剖互動教學系統(tǒng)、數字人學習系統(tǒng)?!断到y(tǒng)解剖學》上課時,教師根據課程內容不同章節(jié)之間的區(qū)別,有的章節(jié)直接在標本上講解,比如骨學,教師和學生直接拿著骨,指認上面的結構,辨別側別;有的章節(jié)教師先講授基本知識,再觀察標本,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
《局部解剖學》每個實驗室有35位左右的學生,分成3個小組,每小組為一個學習單位,教師先講解操作過程和操作要點,后學生在標本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學生操作的進度在標本上講解相關知識。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驗證了理論知識,既鍛煉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加深了理論知識的學習。
實驗室配備的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數字人教學系統(tǒng),在實驗室內,能夠以清晰圖像展示給學生,直觀性強。這種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對人體結構的立體演示,可將教學中難以講述的內容,比如神經系統(tǒng)傳導通路,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
二、理論實驗一體化的優(yōu)勢
1.與學科特點相一致 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形態(tài)學課程,即要求認識和掌握大量醫(yī)學名詞,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建立立體感,立體感的建立來源于多看多觸摸標本,所以國內的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都強調標本的作用。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授課形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觀察、觸摸標本的機會,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了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了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做到理論實踐不分家、相輔相成,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轉變,擺脫了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弊端。
2.符合學習記憶規(guī)律 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理論講授過之后,直接開始實驗內容的學習,或者是理論與實驗穿插進行,不管何種方式,都可以起到短期強化,反復刺激的目的。平常的學習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我們通過及時的實驗重復,把短時的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從而使得知識點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這種通過前期引入,后期鞏固的學習形式,輔助學生知識的獲??;通過標本識記,能夠幫助學生將新學習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之間快速融合,不僅符合學習和記憶規(guī)律,而且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的提升。
3.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班級人數不超過40人,教師能夠面向所有學生,做到因人而異。師生交流的途徑順暢了,自然能夠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發(fā)展,便于多維互動關系的建立,課堂上可以采用問答、討論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也可以推行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比如四肢骨部分,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講解一個骨,并講解如何判斷四肢骨的側別,先小組內討論,再匯報,后組間交流,教師巡回指導,隨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如胸膜部分,可先拋出問題,如“如何理解胸膜?”“肺是否位于胸膜腔內?”“氣胸發(fā)生時氣體進入了何處?”學生先看錄像,小組討論,再由教師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建立[2]。理論實驗一體化為師生交流提供了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有更多時間交流、溝通,充分分享各種教學資源,使得每一個學生全面、個性地發(fā)展。
4.便于推行教學、考核形式改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在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模式下,大膽推行教學改革,PBL、CBL、討論式教學[3],角色互換式教學,并因此推動了課程考核的改革。如局部解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及時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評價,由于實驗與理論的融合,使得學生們既可以及時的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收獲進行評價,同時也易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
5.得到學生的認可 與理論實驗分離的教學方法相比,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將理論的教學中融合實驗教學,而實驗教學中用穿插理論知識的強化,理中有實,
實中有理,在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等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優(yōu)勢[4],在每年的師生座談會上,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是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較高的一個內容。在2013、2014、2015三屆臨床醫(yī)學畢業(yè)生中隨機發(fā)放的不記名問卷,共發(fā)出262分,收回259份:關于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244人認為“喜歡這種教學形式”,15人認為“一般”“不喜歡”和“非常反感”選項0份。244份“喜歡此種教學形式”的問卷在提到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能促進哪些方面的發(fā)展,121人把“培養(yǎng)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為第一選擇項,108人把“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為第一選擇項,15人把“符合學生學習記憶規(guī)律”作為第一選擇項。15個對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評價“一般”的學生,6人把“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9人把“培養(yǎng)學生語言溝通能力”作為第一選擇項。從學生問卷反饋可以看出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對師資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形式要求青年教師進一步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yè)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道德品質、敬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需要青年教師能夠像資深老教師一樣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很好地駕馭課堂教學。這要求青年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各種素質和能力[5],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積累、完善,不斷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多聽課,多請教。同時要求教研室注重集體備課,執(zhí)行互相聽課和評課制度,為青年教師提供參加繼續(xù)教育與定期培訓的機會,通過“再充電”的方式學習、補充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思想。
2.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荷 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與其他教研室的工作環(huán)境存在差別,解剖學教師需要努力克服實驗室客觀環(huán)境和示教過程中福爾馬林對身體的損害,不厭其煩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化教學勢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需要一個合理的機制對教師的能力與業(yè)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以確保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小班化教學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優(yōu)點較多,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值得在醫(yī)學教學中推廣,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使其更完善、更科學,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振海,陳立東,王志強,等.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小班化教學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探索[J].解剖學雜志,2012,35(3):393-394.
[2]趙冬梅,王志強,張璐萍,等.研究生《臨床應用解剖學》課程改革與思考[J].解剖學雜志,2015,38(5):632-633.
[3]曲洪林,李笑巖,于振海,等.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和實踐[J].科學時代,2014,(23):210.
[4]連海峰,李丹,劉成霞,等.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對并生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14,30(7):73-75.
[5]張連雙,李紅星,趙 偉,等.組織學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在留學生教學中的實施[J].基礎醫(yī)學,2016,18(7):569-5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