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紅
摘 要:“教·學·評”是當前被沿用較多的一項新思路、新型教學理念,它重點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功能,更進一步地豐富了教師的作用和價值。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闡述如何在小學數學課中合理地導入“教·學·評”理念,由此實現在教中傳遞知識,在評中點燃智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算理;研究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數學教師都只是為了教而教,認為學生了解了知識原理和運用方法,便算完成了教學。至于學生是否真的掌握知識,是否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則很少去思考。這種建立在教的目的之上的教學方法不但會制約學生的發(fā)展,而且不利于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評”理念不但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思路,進一步指出了教師的功能和作用,而且間接交代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數學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由此,筆者便在教學數學算理知識期間合理滲透了該教學思路,經過筆者實踐發(fā)現:第一,教學評具有啟發(fā)特性,通過在評論中合理設疑,可以點燃學生的數學思維。第二,將教學與評論有機結合,能讓數學課堂更加靈動、飽滿。下面,筆者將以算理為案例,圍繞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方向的教學與評論指出具體如何在數學課中滲透“教·學·評”理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實現高效數學課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礎。
1 課前預熱,踐行趣味性評價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牽引下,學生往往可以更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所以,在開展算理指導之前,教師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一來,學生便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接下來的教學中。而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評價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有關分數的算理知識期間,筆者首先為學生提出了一個小任務:“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了分數的加減法,下面老師隨機出示幾個分數題,然后同學們和老師比一比,看看誰計算的更快?”隨后,出示習題:(1);(2)。第一道計算題為熱身之用,學生很
快完成了解答,但是在計算第二個計算題時,大部分學生都遇到了困難,因為第二個計算題屬于異分母相加,對于他們而言相對困難。所以,當學生發(fā)現老師先于他們完成解答之后,他們指出“老師解題肯定快”。對此,筆者及時評價“同學們說的并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同學們不知道的是老師利用了一個巧妙的技巧,所以才能比同學們更快地完成解題?!痹撛u價先是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同時也間接種下了一個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種子,那就是“巧妙的技巧”。果然,很多學生都流露出疑惑的神情,然后詢問“什么技巧?”對此,筆者將第二道計算題的解題步驟出示給學生:。
當學生看到這個步驟之后不但眼前一亮,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綜上可見,課堂評價并非要在學生表現優(yōu)秀的時候才能進行,在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時,教師同樣可以滲透評價。而在評價的過程中合理滲透激趣元素,不但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讓新課導入取得更好的效果。由此一來,便能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幫助。
2 課中指導,踐行探究性評價
在教學期間踐行評價,一方面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要領。所以,在踐行評價期間,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入一些啟發(fā)性的小問題,由此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之中。比如在完成了第一大點中的第二個計算題的解題之后,筆者作出評價:“同學們完成的很順利,但是同學們是否有思考過這個技巧取決于分數的哪些知識?”由此誘導學生對分數加減法性質的思考,這樣便可以讓知識不知不覺地滲透到課堂當中。而在此基礎上,筆者繼續(xù)評價:“同學們回答的很不錯,請同學們再思考一個問題,在解答該類型計算題期間,容易遇到哪些陷阱?比如該算理是否適用于所有的分數加減法習題?”從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拓展思路。當然,也有學生會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錯誤,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或批評,而要在評價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避免計算題中存在的陷阱”,例如:,原題的解答步驟是:
=0.25+1.23+0.43-0.25.很多學生在分析這個問題時都表示這個問題的解答步驟是對的。不過,筆者卻告訴他們這是一個錯誤的解題步驟。那么,究竟錯在哪里呢?對此,筆者在評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不但瞬間醒悟,發(fā)現了問題的錯因,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在以后的計算中要避免這類陷阱。
綜上可見,在教學中合理滲透評價,以啟發(fā)的方式來點燃學生的智慧,不但可以間接引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同時還能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快地把握知識的要領。但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很多數學教師都怕學生在學習和解題的時候出現錯誤,卻忽略了一點,只有通過學生自身存在的錯誤,才能讓之后的教學更具針對性。所以,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在算理問題上存在的錯誤和短板,巧妙地將錯誤資源轉化為啟迪思維的一個支點,以此更科學合理地完善學生的數學能力。
3 課后反思,踐行啟思性評價
在課后反思階段踐行評價,這是提高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和動力的關鍵。所以,在該階段進行評價期間,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冷化熱說的評價語言,由此在保護學生自尊的同時,讓他們擁有持續(xù)探究的熱情。譬如在學生了解了如何利用算理解答分數加減法的習題之后,筆者采用一題多變的思路踐行評價,如:“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中的表現非常到位,那么,假如分數習題在形式上變化了,同學們是否還可以完整地解答出來呢?”隨后,將(1);
(2)。改成:(1);(2)
。然后鼓勵學生利用算理思維分析一下改變之后的
計算題的解題方式。在解答“”這道計算題的時
候,有的學生直接指出“可以把分數轉化成小數”。對此,筆者給出評價“同學們真聰明,這的確是一個辦法,但是在這個問題中,這個方法真的好用嗎?”經老師如此一說,學生變得遲疑起來,隨后在草紙上進行驗算,結果發(fā)現該方法并不適用。由此一來,學生不但意識到算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相關計算題,而且在運用算理的時候也要適當地轉換思路。隨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從而幫助他們總結新知。
整體來講,小學生正處于智力思維成長發(fā)育階段,在帶領他們反思算理的過程中合理進行評價,不但可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從而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反思是小學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溫故知新、總結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的關鍵階段。所以,教師要珍惜該資源,合理實踐評價,讓學生在聆聽評價語言的同時理解更多的內容。
總而言之,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與設計都是為學生而準備的。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必須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認知狀況作為首要參考目標,并在教學的基礎上合理滲透評價機制,以此讓學生在接受評價的同時點燃自己的智慧,從而讓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認知更多的知識和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踐行評價期間,要盡量避免一些“對不對”和“你很棒”這種毫無內容可言的語言,而是要盡量地安排一些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呂素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5(05).
[2]黃曉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05).
[3]趙冬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質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