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對《排球
——正面扣球》第4次課的點評
(一)本次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健康第一”,學科理念是“健身育人”。從教學設計中能看出,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制訂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還是體現(xiàn)了這個指導思想和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原則。
(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清晰透徹,不但闡述了教材的性質和作用,還對“正面扣球”的技術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細致分析,對教材的知識點、重點把握準確,為本節(jié)課的課時計劃的撰寫打下了基礎。
(三)在學情的分析中,教師表現(xiàn)出了對學生應有的學習基礎的了解,通過前3次課的學習,說明了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和技術水平,并對學生掌握排球——正面扣球技術的程度進行了細致分析,為本次課的教學策略的選擇提供了依據(jù),因而使教師應用的教法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教師能夠依據(jù)教學背景的分析制訂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特別是技能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標的表述上:缺少“認知目標”,這是對教學中知識點的忽視。
(五)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活動的設計與教學重點緊密聯(lián)系,其指向性明確——針對設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教學方法多樣、有序且循序漸進。通過以下練習步驟,既體現(xiàn)了球類運動的特點,又把基本技術、專項體能訓練結合,達到了運動負荷與練習密度的合理安排:
1.正面扣球完整動作體驗性練習:助跑—起跳—揮臂—落地;
2.專項輔助練習:扣固定球—對抗性揮臂練習—鞭甩擲羽毛球—原地擊球手型練習;
3.4 號位正面扣球練習(助跑—起跳—擊球—落地);
4.專項體能練習:交叉步攔網擊掌。
(六)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教師考慮了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在第4次課中,既復習了前3次課掌握的內容,又強調了本次課的重點;既考慮了學生整體的進步,又照顧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分層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選擇練習的內容,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七)本次課教學的組織方式是分組不輪換,但是陳老師根據(jù)練習內容采用了3種不同的練習隊形,活動時間與練習次數(shù)的設計也比較恰當。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實際教學中,也會根據(jù)教學的進程適當調整和控制學生各項練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以達到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總體設計要求。
(八)在學法指導問題上,陳老師也有所設計、有所考慮,每個教法實施中對學生提出練習的方法,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指導應當更加具體、明確,如,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了解動作或練習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體驗,真正達到知行合一。
(九)這節(jié)課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上不夠明確,教學目標中設置的60%與40%,是教師在備課時對教學目標預期的達成度,但是教案中沒有體現(xiàn)是如何操作的,特別是沒有體現(xiàn)學生參與評價,這對于認知目標的評價更是無法完成,學生只有參與評價活動,能夠用評價要素評價別人,進而自己的概念才能夠逐漸清晰,這是這節(jié)課比較遺憾的地方。
教案中,哪些是復習內容?哪些是新授內容?新授內容應當要有動作要領或方法,這可以為評價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成度提供依據(jù)。
點評人:胡凌燕(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