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騰怡
摘 要:語言與思維是密切聯(lián)系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必須依賴于語言材料才能進行。同時,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又必須依靠于思維。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將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主要從重視直覺思維訓練與語感培養(yǎng)相結合、加強形象思維與修辭訓練相結合、把握文體結構與條理性思維訓練相結合、注重邏輯思維與語法訓練相結合四個方面來闡述在寫作教學中如何進行思維和語言的同步訓練。
關鍵詞:思維語言 同步訓練 寫作能力
在長期的中職生作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存在詞匯、語法、修辭等知識積累過少,缺乏基本文體知識的現(xiàn)象。學生做起作文來,不是錯字滿篇,就是語句不通,或者詞不達意,或前后重復,顛三倒四,或東拉西扯,纏繞不清。一篇七八百字的文章,讓人看了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他們在把思想變?yōu)槲淖謺r思路混亂,缺乏條理。由此可見,在整個作文教學訓練過程中,只有堅持思維和語言同步訓練,才能有效提高中職生的寫作能力。
那么,在寫作教學中如何進行思維和語言的同步訓練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重視直覺思維訓練與語感培養(yǎng)相結合
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感悟,是對語言文字直接的整體的感知。這種對語言的感悟與感知需要依靠思維來進行。語感屬于直覺思維,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通過語音、語速和語調的變化,就能直接感受到說話者表達情感的不同。氣促聲急的節(jié)奏,使人感受到緊張、激動、恐懼的情緒;輕松歡快的語調,則表達了愉悅舒暢的情感。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讀、寫時的直覺思維訓練來加強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
1. 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語感,進行直覺思維訓練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阋娎首x的重要性,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最直接的方法。如在講授《將進酒》一詩時,讓學生根據(jù)詩人悲—樂—憤—狂的情感變化曲線反復誦讀,讓自己進入到詩歌的情境當中,根據(jù)情感變化,在激昂處還它激昂,在深沉處還它深沉,充分地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詩人酒酣之形象。對于一些經典的好文章,就應當這樣反復朗讀,甚至熟讀成誦,使文章的情感韻律與內涵都浸透于內心,這樣就在不經意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直覺思維的形成,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2.讀寫結合提升語感,加強直覺思維訓練
學生語感的形成不僅需要通過反復誦讀接觸各種語言知識,也應配合各種各樣的實踐訓練。學以致用,讀寫結合,使學生在通過各種科學規(guī)范的寫作練習的基礎上,將語言知識、規(guī)律內化以形成語言直覺,形成較強的語感。如在講解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詩時,在反復誦讀、找出意象以及理解詩歌內容與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重找意象、重立主題,仿寫詩歌《我愛這……》。在平時讀與寫的訓練中,讓學生于無意間支配自己的思維和靈感,形成敏銳的語感。
二、加強形象思維與修辭訓練相結合
修辭過程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所以我們對修辭的訓練就不僅僅是一般文字技巧的訓練了,而應更注重思維形式的綜合訓練,尤其是形象思維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修辭,而且要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想象、構思設計、遣詞造句與寫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將修辭與形象思維結合訓練呢?根據(jù)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采取如下幾點做法。
1.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
例如李白的《將進酒》,在朗誦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想象李白勸酒豪飲、縱情放歌的情景,并且結合文中夸張、對比、起興的手法,想象黃河水的洶涌奔騰、頭發(fā)的朝青暮白、一飲三百杯的豪邁;再如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詩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時,學生可以想象大江的洶涌奔騰、亂石的高聳林立、水浪的翻滾澎湃,甚至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把詩句中的景物和意境寫出來。
2.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加強修辭手法的仿句訓練
修辭仿句在平時的練習中經常會出現(xiàn),教師要充分利用這類題目,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強仿句訓練。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與作者頭腦里的形象思維是分不開的。寫作時若缺乏想象聯(lián)想,是無法造出這些生動、形象、美妙的句子的。
三、把握文體結構與條理性思維訓練相結合
平時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我們經??吹竭@樣一些文章,有的議論文中寫景,有的說明文中敘事,文體不清,雜亂無章。這是由于他們對不同文體的寫作思路和語言特點認識不清晰,導致語言表達時不會有條理地去展開思維活動。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讓學生把握不同文體的寫作思路和語言特點,努力激活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欲望,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時思維條理性的訓練。
1.掌握文體結構,進行思維條理性訓練
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的相關要素。在寫作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審清題意,歸納出中心主題后,按照文體結構列出提綱,再選取相關材料補充。學生完成這幾項任務之后,文章大體脈絡就已經出來了,行文便能條理清楚,段落分明。
2.利用教材范例,進行思維條理性訓練
一篇好的文章,在結構安排、語言表達、修辭運用、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都應稱得上典范。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范文就是教材。因此,在訓練學生的思維條理性時,可以用范文來進行改寫、仿寫、擴寫、縮寫、補寫等訓練。比如,在學習了莫泊桑的《項鏈》這篇小說之后,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補寫結尾;在學習了說明文《景泰藍的制作》之后,可以學習課文以制作過程為序,有條不紊地介紹各道工序的寫法,讓學生仿寫《陶藝的制作》或《青團的制作》等;在學習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之后,可以指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詩歌中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擴寫成兩段景物描寫的散文……這樣的練筆,不僅掌握了所學課文的條理,提高了對不同文體語言特點的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可增強自身思維的條理性,在練筆的同時更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endprint
四、注重邏輯思維與語法訓練相結合
語言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的,作文時出現(xiàn)用詞不當、語句不通、語義矛盾等現(xiàn)象其實都是因為缺乏邏輯思維能力造成的。邏輯思維可以幫助人們正確運用思維規(guī)律,將作者的思想情感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避免因思維混亂而產生語言錯誤。所以,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們還應將邏輯思維訓練與語法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掌握思維的方式和規(guī)律,又能掌握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這樣在作文時,就可以盡量避免犯邏輯上和語法上的錯誤了。平時我們可以通過改錯來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1.互改作文,提高錯誤識別能力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取生生互改作文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作文中錯誤的識別能力。在學生互評作文時,可采取集體修改的方式,這樣可以起到提醒互補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作文中一些典型錯誤的印象。在學生評改的過程中,若出現(xiàn)模糊不清的病句或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的錯誤時,教師需要及時指導,并對這些錯誤進行討論、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
2.時文改錯,隨時強化語法訓練
教師平時一定要注意做一個有心人,多留意和積累生活中的語法錯誤例子,將它們作為語法知識的范例,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糾錯興趣。例如大家熟知的腦白金的廣告語“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雖然讀來朗朗上口,卻存在著語意矛盾的錯誤。再如烏雞白鳳丸的廣告語“女人的問題女人辦”中也存在著搭配不當?shù)恼Z法錯誤。
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看電視、讀報紙,甚至是逛街看到店名或布告欄時,都應注意觀察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有趣的語法現(xiàn)象。多看多思,多發(fā)現(xiàn)多修改,就能在無形中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法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作文語言的表達能力。
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寫作的能力,而寫作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xiàn)在寫作者思維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上。因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將思維與語言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將思維訓練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方仁工.作文就這樣寫[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朱行能.寫作思維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段建軍,李偉.新編寫作思維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陳珍.作文教學應回歸思維訓練[J].語文,2011(8).
[5]韓輝.加強閱讀寫作訓練,提高思維語言能力[J].學知報,2010(7).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商貿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