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勇
[摘 要] 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讀寫結合教學,可以有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拓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與目標,以及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與需求,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效率,指導學生在日常閱讀學習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獲得理想閱讀學習成果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寫作水平。
[關鍵詞] 讀寫結合;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初中語文教學,讀與寫的配合往往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師閱讀指導下,學生可以對作者寫作背景、思想情感深入了解,通過字、詞、句的描述,準確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高效地分析探究文章段落結構。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培養(yǎng)和拓展學生寫作水平。在寫作過程中,讓學生模仿優(yōu)秀文章段落進行創(chuàng)作。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首先,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雖然很多教師都在探索更新穎、有效的授課模式,但其在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通常都局限于對章節(jié)內容的單一考慮,而未做到各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更不要提寫作結合了,始終缺乏系統(tǒng)性的教學規(guī)劃。同時,在進行某文章學習中,教師也經常會針對其中出現(xiàn)的寫作手法來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練習。這樣的教學、練習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力的發(fā)展,也是語文教學有效性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過于強調技巧學習,未對學生真實思想情感的有效表達做出充分考慮,沒有正確認識到讀寫課程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會要求學生以自己提供的技巧來進行寫作,這樣容易導致學生難以做到充分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無法融入真實想法與生活,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二、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閱讀教學中重視素材選擇。寫作素材通常都是在大量閱讀中積累的。就目前來看,初中生寫出的文章往往都缺乏生活氣息,這不僅會影響文章質量,也會給學生語文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營造生動的閱讀、寫作情境,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美景、人情風俗以及生活瑣事等方面有更深刻的體驗,對范文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將自己的真實生活融入其中,在抒發(fā)內心真實情感的同時,促進其寫作興趣的不斷增強,也以此來不斷增強文章感染力。
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其中不僅描寫了家境慘淡的情境,還細致描寫了傷心落淚的心理,尤其車站送別背影讓人印象深刻。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聯(lián)想,對實際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捕捉,通過寫作來將自身真情實感全面抒發(fā)出來。
2.閱讀教學中加強寫作細節(jié)描寫指導。一直以來,細節(jié)都是文章的精髓、靈魂所在。對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描寫,并以此來增加文章感染力。對于初中寫作教學來講,應引導學生將細節(jié)重點放在人物描寫上,其中包括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以及心理描寫等諸多方面。在特定語言氛圍下,細節(jié)描寫發(fā)揮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是作者抒發(fā)自身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故鄉(xiāng)》這篇文章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注重關注、分析魯迅先生對童年好友閏土表情、語言等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以此來對人物性格特征做出準確把握,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閏土的內心世界有深入了解,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且在無形之中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啟迪,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重視寫作和課外閱讀延伸
1.重視創(chuàng)新寫作,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經過小學階段的啟蒙之后,初中生的思維通常都會進入更高層次。對此,教師在設計、組織寫作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懂得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以此來對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對作者的內心世界有更深刻的感受。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積極鼓勵學生針對文章來進行局部續(xù)寫、改寫等創(chuàng)新寫作。為此,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古詩詞,組織學生適當開展擴寫訓練,以更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呈現(xiàn)原本抽象、復雜的內容,進而在幫助學生輕松、快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出更新穎、充滿生命力的故事情節(jié)。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石壕吏》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將其改寫成一篇記敘文。這種寫作訓練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信息,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學生一直以來認為文言文學習過于枯燥的認識,增強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與效果,在全面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2.注重課外閱讀延伸,拓展學生寫作思維。在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加強寫作方法、主題與表達方式的理解與把握,還要從不同層面做出更深層次的學習探究,讓學生懂得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內容,使其表達能力也能夠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對此,可以采用鑒賞文章詞、句、篇之后,寫讀后感、話題與命題作文的形式來實現(xiàn)。在此過程中,要注重改寫、仿寫等多樣化形式的科學靈活運用,或者是通過對多篇文章的巧妙整合來匯集成一篇優(yōu)秀文章。這種讀寫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特征,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寫作興趣與能力。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不能盲目地重復文章內容,也不能脫離文章中心思想,更不能局限于原文,而是要在準確理解、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現(xiàn)有知識與自身具體情況,在合理的創(chuàng)意寫作中融入自身真實生活體驗,以此來啟迪學生思維,在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其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故鄉(xiāng)》這篇文章時,可以要求學生圍繞文章內容,對“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句話的內涵談談自己的理解,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生活,圍繞這句話來寫一篇話題作文。又如:在講解完《孔乙己》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課文中“孔乙己到底去了哪里”等一系列空白填補上,或者是針對教材中提供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后對其插圖進行文學性解說,要求不僅要運用優(yōu)美語言,還要表達出濃郁的思想情感,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通過開展這樣的讀寫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懂得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文章內容,也能夠在分析、探究中,積累、探索出更新穎、更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付允江.淺談“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6,(30):103.
[2]陳葵歡.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3,(02):100.
[3]徐雨芹.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3,(31):66.
[4]趙京.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09):126.
[5]吳曉虹.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讀書文摘,2016,(20):136.
責任編輯 徐艷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