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云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合作不僅是有效的學習手段,也是一種目的,一種現(xiàn)實社會特別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境,選擇恰當合作時機,精心創(chuàng)設討論問題,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性
當前的新課程提倡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最早起源于美國,是指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目標地互助合作性學習,鼓勵學生為了自身利益和集體利益共同學習,是一種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學習策略。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庇衷唬骸叭诵斜赜形?guī)煛!毙碌恼Z文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識”、“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這就告訴我們,合作不僅是有效的學習手段,也是一種目的,一種現(xiàn)實社會特別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質。那么在我們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
一、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創(chuàng)設學生欲知、欲究、欲得、欲進的良好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為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更多選擇,思考余地,為探究提供了思維空間,為合作探究提供了條件。情境既可以用音樂創(chuàng)設,如教《我們的祖國多么廣大》一課時,用《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的歌曲,學生都熟悉,使學生容易進入到的故事情節(jié)中來。也可以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故事,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再有用圖畫及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以汶川大地震導入,結合多媒體上的視頻、圖片,在聲與畫的渲染下,把學生的思維拉向地震的慘烈現(xiàn)場。學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驚心動魄的地震畫面感染了,為后文學生體會父親在廢墟中挖掘的艱難做好了鋪墊。
二、選好恰當時機,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保證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是要恰當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的,合作學習的時間是要有度的。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而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才能保證交流的有效進行。一般說來,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yǎng)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做組詞、造句的練習時進行合作交流,能拓寬學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開放性的題目,其答案多樣化,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往往想不到多種答案,這時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合作氛圍下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從而拓展了思維,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向別人學習的好習慣。此外,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合作游戲、合作表演、合作監(jiān)督、合作競賽、合作繪畫、合作調查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做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先導
問題是語文合作探究學習的先導,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是離不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作為引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合作是一種重復勞動,會使學生厭倦。教師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通過問題的引導來激發(fā)小組討論的熱情和主動性,才能體現(xiàn)合作的效果。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并注重問題設置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尊重學生學情的客觀規(guī)律的表現(xiàn)。
如《釣魚的啟示》,可以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啟示入手,讓學生通過深入讀文,討論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變化?;顒忧?,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合理安排組內成員角色,組內成員進行有序活動。學生在深入讀文后,分別對詹姆斯在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里時以及把魚放回湖里后的心情進行了討論,最后學生把討論的焦點放在了詹姆斯到底應該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見的小組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
四、教師適時引導,為合作學習有效性引航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認知和思維意識的影響,對于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在遇到較為復雜的文章和理解難點時,教師要通過開展合作教學的模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及時給予其幫助,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適度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對其遇到的困難予以指導。比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詩詞,感受其平仄之美,領會詩中所描繪景象的雄偉壯闊。然后學生可自行分組學習,查閱資料理解詩文大意,分析始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背景等。最后,在小組遇到理解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詩詞中蘊含的意味,體會到詩人內心的情感。
另外,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比關注結果更能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注重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盡可能多地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討論中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交流的能力,盡力去捕捉每個成員的潛在優(yōu)勢,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在評價中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幫助學生尋找更高的發(fā)展目標。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有價值的合作學習,課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諧的、寬松的、開放的、張揚的教學氛圍。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應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努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品質,在課外加大實踐訓練的力度,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采用這一學習方式,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越來越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