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麗
在初中階段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閱讀教學側重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使學生吸收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和語感,擴大單詞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打好寫作文基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課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英語閱讀教學對于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本文以《英語課程標準》為理論支撐,立足于長期的教學實踐,剖析了當前農村初中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如同漢語一樣,是一套由音位組合起來的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任務?!队⒄Z課程標準》規(guī)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队⒄Z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在九年級結束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
同以往大綱比,新課標對學生閱讀量的要求明顯加大。此外,中、高考對語篇考查的數(shù)量都有所增加,同時文段的長度也有所擴展。這些變化迫使廣大師生不得不將英語學習的重點放在閱讀上。長期的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以及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持續(xù)關注,使我深切地認識到當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著大量的問題,英語教學沒能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英語成績差,課堂效率低。以致于大多數(shù)的農村孩子厭倦英語學習,他們沒有養(yǎng)成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共同學習的合作精神,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對學好英語缺乏必要的信心和決心,更談不上對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這正是多年以來我國廣大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持續(xù)落后,學生的英語水平持續(xù)低下,甚至影響到學生素質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1. 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較差,閱讀基礎沒打牢,有些學生的詞匯還不過關。即使識記了一些單詞,但讀得并不準確或根本不會讀,英語閱讀教學難以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英語閱讀教學課沒有也無法顧及到全體學生,班內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中等生有向差生轉化的趨勢,因英語成績差導致輟學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后。很多時候,教師只是教一教單詞表上面的生詞、詞組及其用法,分析分析句子結構,講解講解語法功能,再翻譯翻譯全文,然后讓學生反復地抄寫、背誦。這種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用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教師高高在上地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教師對語法的講解和對短文的分析,缺乏質疑探究的過程和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再次,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的指導不夠充分,教學活動的設計缺乏層次和邏輯性,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讀后各個階段銜接不夠緊密,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顯得孤立和單調,沒能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沒能準確把握聽、說、讀、寫之間的關系。學生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方面的知識匱乏,自然沒進行課外閱讀的動機和興趣,以致課外閱讀量減少,甚至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
最后,閱讀教學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欠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二者的統(tǒng)一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當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沒能充分借助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學生沒能通過閱讀課的教學豐富生活經歷,開闊視野,不了解外國風土人情,不了解常見動植物及自然現(xiàn)象在英語國家中的文化涵義,不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沒能通過閱讀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閱讀教學課沒能有效地向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為人處事應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
2. 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之所以存在以上這些問題,首先是因為農村初中學生的整體素質較低。七年級之前,有些孩子的英語基礎是零。由于城鎮(zhèn)化進程的發(fā)展,家境稍好一些或父母重視教育的孩子都去了城鎮(zhèn)上學,這被稱作是接受好的教育。在農村就讀的很大一部分孩子是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跟隨父母以外的親屬生活,屬于放養(yǎng)或半放養(yǎng)長大的一代。有不少學生學習習慣非常差,英語學習能力比較低下,缺乏英語學習的動機和內驅力并且紀律觀念淡薄,思想叛逆,容易沖動,不是班主任的英語教師有時無法控制學生或課堂;其次,農村的英語教師師資水平不容樂觀,英語教師很少全英教學或循環(huán)教學,這不利于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利于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有的教師任教專業(yè)同任職資格證專業(yè)不相符,對英語教材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循環(huán)教材缺乏理解,說不定哪年臨時教著,邊教邊學,對英語學科及《英語課程標準》并不熟悉,更談不上深入研究;再次,農村的教學設施相對落后,儀器陳舊老化。圖書館不健全甚至根本沒有,閱讀資源匱乏,導致英語的閱讀及學習環(huán)境不佳。
3. 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首先,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英語閱讀教學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以發(fā)展學生為目的,使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的作用則是通過設計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閱讀教學要注重課堂上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教師引導開展盡可能多的師生互動、組組互動、生生互動,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英語的閱讀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教師時刻把素質教育的理念放在心上,滲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同時又提升了自身人格的發(fā)展。endprint
其次,英語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知識,擴大詞匯量,為高效的閱讀教學作鋪墊與積累。注意各知識版塊的銜接與經常性、反復性地復習。對生詞的處理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巧妙設置情境,把詞匯的學習放在閱讀材料中,結合上下文提供的意義線索,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尤其是多義詞的含義。對重點詞匯的講解要深入細致并適當延伸。在文中起指示、照應、邏輯連接作用的詞要明確其所指,從宏觀上把握全篇。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注重全體,兼顧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再次,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單單教讀。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是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注意彼此的聯(lián)系和側重點。注重過程性學習,強調閱讀過程的實踐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善于抓住每一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表達思想,交流情感。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反饋要及時并多樣化,以培養(yǎng)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因勢利導地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
最后,閱讀教學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引導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豐富的英語閱讀素材,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教給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有效地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并根據(jù)要求解決問題。比如,辨別文章結構,使用背景知識預測,尋找主題句,使用關鍵詞,查閱字典,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利用插圖猜測詞義,反復推敲詞義,略讀,選擇性閱讀,再讀一次,速讀,調整閱讀速度,尋求外部資源等等。同時,教師要向學生推薦難度適中、積極向上的課外閱讀資源,把課內學到的閱讀策略用于課外閱讀,以獲取更多知識,開闊更大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
教育歸根結底是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當前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著眼于農村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提高其綜合素質刻不容緩。農村初中學生的總體英語閱讀能力不強,普遍存在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準確率低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改變這種狀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迫在眉睫。以上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旨在更好地促進農村英語教學,推動農村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注:本文是河南省駐馬店市編號為JJYKT17532課題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 周桂良. 初中英語閱讀技巧[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 朱萍.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輿縣陽城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