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
摘要:目的 觀察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聯(lián)合壓力支持(PS)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SIMV治療,觀察組40例采用SIMV+PS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呼吸機撤除時間、呼吸機撤除成功率及住ICU治療時間等臨床指標。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觀察組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呼吸機撤除時間及住ICU治療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且呼吸機撤除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SIMV+PS模式治療COPD患者可明顯縮短呼吸機撤除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并顯著性提高呼吸機撤除成功率。
關(guān)鍵詞: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54-02
The Effect of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Pressure Sup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Heng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Medicine,Wus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Wusheng 6384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combined with pressure support(P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atients.Methods 8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n=40 cases)treated by SIMV,the observation group(n=40 cases)by SIMV+PS treatment.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lood gas index,respiratory parameters chang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ventilator withdrawal time,ventilator removal success rate and ICU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blood gas index,respiratory paramet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removal of ventilator and length of stay in ICU treatment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removal of ventilator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SIMV+PS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ime of removal of ventilator,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uccess rate of removal of ventilator.
Key words: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Pressure suppor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于我國中老年人群的慢性呼吸性疾病,具有病情危重,死亡率較高等臨床特點。臨床治療方面主要選擇機械通氣作為主要的措施,可有效避免肺組織及生理學功能遭到嚴重的損傷,在治療期間還需提供足夠的氧氣[1]。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是指呼吸機根據(jù)預先設置的呼吸參數(shù)對患者實施指令性呼吸,可獲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治療期間可明顯加重患者呼吸肌的疲勞程度,此外呼吸機撤除較為困難[2]。因此本研究觀察SIMV聯(lián)合壓力支持(PS)治療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與單獨應用SIMV治療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重癥醫(yī)學科住院進行治療的80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已確診[3]。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qū)⑺蠧OPD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7±8.2)歲,病程8~14年;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2.5±9.0)歲,病程9~15年。兩組患者在各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endprint
1.2方法
COPD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等治療措施。對照組:僅單獨應用SIMV模式進行呼吸機通氣治療,觀察組:應用SIMV+PS模式進行呼吸機通氣治療,治療前預先設置相應呼吸機參數(shù):SIMV頻率為每分鐘下降10次,PS增加值=(30%~50%)×(PEEP-PIP)。
1.3呼吸機撤除方法
1.3.1呼吸機撤除指征 HR(90±15)次/min,呼吸頻率(16±8)次/min,動脈收縮壓(130±22)mmHg,PaCO2(45±8)mmHg,PaO2(85±7)mmHg。
1.3.2呼吸機撤除具體步驟 對照組:SIMV頻率逐漸下降,直至5次/min,待患者呼吸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時,將呼吸機予以撤除處理;觀察組:SIMV頻率逐漸下降,直至5次/min,PS水平確保處于5~7 cmH2O內(nèi),待患者呼吸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時,將呼吸機予以撤除處理。各組患者在拔除氣管插管之前,均需要事先吸入一定劑量的腎上腺素藥物,氣管插管拔除后需予以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治療時間一般為1~2 d。如果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呼吸困難,或者是呼吸出現(xiàn)暫停時,則需要再次實施機械通氣治療。
1.4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等指標變化,同時詳細記錄所有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呼吸機撤除時間、呼吸機撤除成功率及住ICU治療時間。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予以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呼吸機撤除時間及住ICU治療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且呼吸機撤除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以往治療COPD患者均選擇單獨應用SIMV模式進行呼吸通氣治療,可逐漸提高COPD患者的自主呼吸運動功能,但部分COPD患者肺組織生理功能遭到嚴重損傷,長時間較低頻率的SIMV模式通氣治療可顯著性加重其呼吸肌的疲勞嚴重程度,進而使得患者嚴重依賴呼吸機,最終導致呼吸機的撤除時間明顯延長,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還會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4]。由于氣管插管可導致阻力以及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顯著性升高,此外患者呼吸氣道的死腔容積明顯增大,胸壁穩(wěn)定狀態(tài)較差等因素產(chǎn)生的影響,也可明顯增加患者呼吸運動的做功,導致COPD患者無法及時適應上述的變化,最終導致呼吸機的撤除時間明顯延長[5]。PS機械通氣治療模式是在自主呼吸運動的工作基礎(chǔ)上,每次在患者吸氣運動時均予以一定水平的壓力支持作用,從而輔助和顯著性增強患者的吸氣深度和吸氣總量。采用此種機械通氣治療模式,COPD患者可采取完全的自主呼吸運動,相關(guān)呼吸參數(shù)指標在治療前均預先設置好,潮氣量則根據(jù)PS水平的高低變化,以及自主吸氣的強度大小予以決定。采用PS機械通氣治療模式可避免COPD患者呼吸肌疲勞程度明顯加重,在COPD患者撤除呼吸機前使用效果更為明顯,其作用機制主要為[6]:①確?;颊咴谧灾鳈C械通氣過程處于較好的穩(wěn)定狀態(tài),可協(xié)助SIMV機械通氣治療模式獲得更為理想的肺泡組織通氣量,且患者不用額外增加的呼吸運動做功;②顯著性降低患者胸、腹運動出現(xiàn)不同步發(fā)生率;③避免患者膈肌呼吸用力過度,有效降低膈肌出現(xiàn)嚴重疲勞的風險性。但PS機械通氣治療模式需患者有較高的自主呼吸運動,如患者呼吸狀態(tài)不穩(wěn)定,則極易導致患者機械通氣嚴重不足,或者出現(xiàn)機械通氣過度的情況,情況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患者因窒息而發(fā)生死亡。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兩組患者在血氣指標、呼吸參數(shù)等相關(guān)指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但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呼吸機撤除時間、住ICU治療時間明顯縮短,而且觀察組的呼吸機撤除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采取SIMV+PS機械通氣模式治療COPD患者可明顯縮短呼吸機撤除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并顯著性提高呼吸機撤除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曹志新,王辰.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應用范圍及指征[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3):136-137.
[2]岳茂奎,許婷婷.同步間歇指令性通氣聯(lián)合壓力支持通氣用于COPD患者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6,46(20):77-78.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系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20(4):199-200.
[4]彭巍.內(nèi)科急診呼吸衰竭患者緊急機械通氣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6):30-31.
[5]劉關(guān)描,余雪濤,邱文冰,等.同步間歇指令通氣與壓力支持通氣模式進行自主呼吸試驗對機體影響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9):40-41.
[6]蘇月南,張奕威,姜悅,等.壓力支持通氣配合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急性呼吸泵衰竭[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8):716-717.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