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chuàng)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解決課文疑難、明確文章主旨、感受詩歌意境、培養(yǎng)寫作興趣等,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課;優(yōu)化;以小見大
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新課程則要求“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認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在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文化”悄然誕生,“微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漸漸了解并熟悉一個新名詞——“微課程”,校園里漸漸涌現出一股“微課”的熱潮。微課的運用就符合這個特點,教師設計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將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通過微課來解答,讓學生在直觀下理解知識、享受知識。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chuàng)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解決課文疑難、明確文章主旨、感受詩歌意境、培養(yǎng)寫作興趣等,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1]。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拔⒄n”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相對于其他的多媒體而言,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結構“情景化”。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
由于教材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閱歷問題,導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存在諸多疑難。微課程,以它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彌補了教材設計的缺陷,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彩、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2]。
三、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能優(yōu)化講授的過程。課堂上運用講授法授課是我們教學的最基本手段,講授法的優(yōu)點還在于能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學科的內容,可以用不同詞語陳述相同的內容,從而有助于理解;講授中有師生的情感交流,師生相互作用,相互強化;在講授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聽課對象、設備和教材對講授內容靈活處理。此外,大多數教師感到,講授法比其他教學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講授法也受到了很多批評。如有研究表明:就中等或中等以主難度的課文來說,視覺呈現比聽覺呈現更有助于保持和理解。對講演法最多的指責是說它導致了學生機械的、被動的學習,是"填鴨式"的學習?,F在微課的運用就可以很好的彌補這個缺點。例如:我們在講授插敘這種記敘順序時,一般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先照著書本念一念插敘的概念,對概念做一番解釋,再在講課文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插敘的部分。這個知識點就算教給學生了。其實,學生在學習時對這種概念解釋過程是最不感興趣,他們覺得枯燥難懂,因而掌握效果也是最差的。新東方教學視頻中也有一段關于《插敘》的微課。微課開始老師就用文字和動畫做筆記的方式講授什么是插敘,接著又用一個故事做例講了插敘的作用。這個視頻給學生最大的幫助是,在視頻中老師邊講解邊用動態(tài)的方式做筆記,把學生要掌握的重點直觀的標注出來,而且后面用動畫對一個簡短的例子做刪減,讓學生很快就明白插敘的好處。這種直觀清晰的微課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3]。
2、能強化鞏固知識,加大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要上一些復習鞏固或者檢查類型的課。這類的課我們會通過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式來鞏固知識,幫助學生歸納知識要點。對于文言文這類課很有必要,但我們傳統(tǒng)的上法很費時,而且學生課下還得整理好歸納筆記也很費勁?,F在我們可以用微課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學科網上有節(jié)關于《岳陽樓記》的微課,老師用十五分鐘的時間,對《岳陽樓記》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首先老師對本文的知識重點進行了盤點,共十點。然后在逐一展示,我們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提問,讓學生復習鞏固,并且展示的過程中也把重點進行了歸納,幫學生節(jié)省了課下歸納的時間。這節(jié)課用時短但是信息量很大,重難點明確,學生印象深刻,不僅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也優(yōu)化了學生學習過程[4]。
3、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學內容。比如學習詩歌時我們要講授詩歌意象,學生對意象并不是很好理解。我們以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為例,用微課用視頻來講解,并且在這首詩的基礎上拓展,再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事物:草,蓮,月亮等,和有關這些事物詩句加以補充。學生對意象這個詞就容易理解了。微課教學雖然教學的過程簡短,但是它通過圖像、聲音、文字、光彩、顏色、視聽并舉,提供的現象直觀、清晰、生動,烘托由色彩、形象、聲音等混合構成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開辟全方位立體的思維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進學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強、鑒賞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微課教學,能更好地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吸收和感受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真正受到課文思想情感的熏陶,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王艷紅.巧用微課激活語文課堂[J].學周刊,2016(13):132-133.
[2] 李艷秋.微課,讓語文課堂異彩紛呈[J].華夏教師,2017(02):73.
[3] 丁佐宏.如何用微課“點燃”初中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學術刊),2016(05):45-46.
[4] 邱媛.對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5,(19):156+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