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來
眾所周知,數學的邏輯性思維較強,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學習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相關的數學教育研究者,為了研究出對學生的學習更有幫助的教學模式,把共生理論運用于數學教學中,從而形成了共生式教學模式.
一、共生式教學的概念
“共生”的原本意思是指兩種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以一種對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生存.在課堂教學中,共生理論無處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共生可以是同一科目的不同板塊的共生,也可以是不同科目之間的共生.而初中數學共生式教學則是將不同的理論融合在一起,解決不同的數學問題.共生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生共長”,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多多溝通.
二、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
初中數學由易到難學習了不同板塊的內容.七年級:數軸,正數和負數,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單項式和多項式,有理數和無理數,圖形的對稱和概率相關的簡單問題.八年級:平方根(無理數),全等三角形,一次函數(圖象、解析式),多邊形(主要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九年級: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圓.七年級所學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大多都是從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的一種過渡,小學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七年級數學基本沒多大的問題.數學比較難的是函數,但初中數學不會涉及太多的函數問題.要說印象深刻的定理,還是要數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適用于解決直角三角形求邊的問題.其實,初中數學都只是學習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到了高中后才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學習.
三、初中數學共生式教學的發(fā)展前景
首先把共生理論運用到教學模式中的是上海的一所中學.上海作為全國的一線城市,經濟、教育、文化各方面的發(fā)展極其迅猛.上海的發(fā)展戰(zhàn)略經常被其他省市模仿,在教育上也不例外.上海的教育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作為首先使用共生式教學模式的城市,其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很成功.其他城市紛紛模仿,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都會舉一反三采納這種教學模式.共生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被廣大中學所采納,可見的確有一定的含金量.共生式教學,拉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共生共存”.據調查,近年灞橋區(qū)教育局大力倡導整體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經過前后幾年的教學探索,于2014年2月正式啟動了共生式課堂教學改革工程.灞橋區(qū)在教育上得到很大的進步.
四、共生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實際上,無論是數學理論,還是其他學科上的理論,很多時候都具有相通性.兩種不相關的數學問題,有時候也可以用同一種理論進行解決.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遇到許多與邏輯思維相關的問題.數學也是屬于理科范疇的一門學科.一方面,在共生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把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應用到數學教學上,轉移學生疲勞的精神狀態(tài).在數學課上,偶爾講講和數學課堂無關的知識.在緩解學生學習疲勞的同時,可以側面講解一些理論知識.既然是共生式教學,就可把兩門不同的學科亦或是兩種不同的理論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了解不同的知識點、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共生式教學模式的效果.例如,數學和物理,兩者可以說是沒有什么聯系,但是有一定的共通之處.另一方面,同為理科類學科,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學生更多的是靠理解和動筆計算.數學類學科,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同一道題有幾種不同的解答方法,簡便的方法三兩個步驟即可解答出來;而如果沒有用對方法,就會多很多步驟,最終結果還不一定正確.復雜的計算方法,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混淆步驟和知識點,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算哪一步、應該算哪一步.在共生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先為學生講解最簡單的解題方法,再講解其他適用性更大且難度稍微大一些的解題方法.
總之,初中課程既是初高中課程學習的基礎,也是小學到初中課程的一個過渡.因此,在這一階段,學生一定不能松懈,必須過關斬將、踏實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當然,這其間需要教師協調配合商討出符合學生的學習現狀的教學模式.共生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典型的教學模式.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求成,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問題,否則可能使最后的結果變得更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摸索探討出更多與共生式教學類似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