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嘉
高考,青春的一次成年禮
文-斯嘉
緊張的高考告一段落,對于940萬考生來說,不止是一場考試,也是一次成人禮。
第一關是關乎“獨立”。雖然現在獨生子女多,但獨生不等同于獨立。在這次高考中就爆出新聞,黑龍江一名47歲的父親為了幫助女兒考上好大學,和女兒在同一班級陪讀3年,還和女兒一同參加高考。很多父母還變身“當代孟母”,高考還沒結束就蜂擁而上,尋找上一屆學生離開騰出來的陪讀房。
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下課后被父母團團圍著,很多孩子幾乎沒有什么獨處時間,更沒有獨自面對、處理過什么事情。而高考對他們來說就是第一個、強制性的必須由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的事情,不管你在學校里是否成績優(yōu)異,在家里是否生活自主,你都不得不一個人進考場,在承受諸多壓力的情況下完成這次考試。這對每個考生來講都是一次壓力測試,每年都會出現有考生因為無法獨自承受壓力而棄考或昏厥。且不說是否考得好,能夠順利挺過高考這幾天,就已經成功經受了“獨立”這關的考驗。
高考是關于“規(guī)則意識”的訓練。當孩子走出學校和家庭,規(guī)則意識是參與和構建社會生活首先要具備的一點。近來發(fā)生的虎區(qū)下車、飛機乘客誤放逃生梯、泰國溺水事故等都凸顯了不守規(guī)則招致的惡果。首先就是防止作弊,自作弊入刑之后,2017年高考被稱為“史上最嚴高考”,無論你有什么理由,都必須遵守“不作弊”這一大規(guī)則。此外,自2011年就規(guī)定高考英語科目開考前15分鐘封場,其他科目開考后15分鐘封場。盡管如此,每年依舊頻繁爆出考生遲到被拒入場的新聞,對考生而言,高考其實也是一場淘汰賽,提前淘汰不守規(guī)則者。
高考也是一次感恩教育。每年高考時候,看看考場外頂著大太陽焦急等待的父母們,都讓人為之動容。父母的恩情自不必言,值得每個做兒女的心懷感恩。而且高考不止是只關乎某個學?;蚣彝サ氖虑?,其實全社會都在為高考開綠燈、做服務。每年高考都要花費大量安保人力、物力,還有社區(qū)或社會志愿者積極做便民服務,例如免費設休息區(qū),為考生、家長提供熱水、礦泉水、報紙、座椅等物資。甚至臨近考點的一些公司、店鋪也設置“高考休息站”,歡迎考生、家長免費進店休息等。
在這三天里,很多心懷善念的人們拋棄過往由學習成績帶來的偏見,一視同仁地給予每個有高考考生這一身份的孩子同等的對待與關愛,幫助他們踏上自己的戰(zhàn)場。這些耳濡目染下來,也催生了孩子們的感恩之心。比如今年很多新聞爆出來考生在高考后第二天選擇“愛心獻血”來作為自己的成年禮。在壓力山大的學習期間,成績被放在第一位,感恩教育其實是被不自覺忽視了的,從高考開始,孩子們成年的一大改變應是從接受愛到付出愛。
高考讓人強化責任意識。在剛結束的高考期間有一個新聞事件惹人議論,一名高考生遲到一分鐘被拒入場,之后考生稱是由于滴滴司機中途改變線路才導致遲到。之后證實這位考生實為撒謊,其實是自己算錯時間的原因。雖然大都年滿18歲,但其實很多學生還是“孩子習性”濃重,為自己的“利己”找借口,遇到事情習慣甩鍋給別人。而經過高考這一關的壓力,不少孩子才開始真正長大。
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估計每個有考生的家庭都要上演一出悲歡大戲。但歡喜也好,憂傷也好,緊跟其后的是怎么選學校、專業(yè)這樣的重大選擇,每一個選擇都附帶應承擔起來的責任。暑假一過,成績就是全世界的日子差不多終結了,以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這才是真正成長的開始。
對18歲的孩子們來說,之前自己的利己行為還可以甩鍋、用“我還是個孩子”作為借口,而之后作為成年人,對自己、對親朋好友、對社會公共空間都負有相應的責任。高考是一次成人禮,此后就是成人公民了,你要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一切才剛剛開始,之后必定不會無風無雨,但相信經歷過高考的你們,都會不懼風雨,一往無前。
責任編輯:浮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