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麗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對待朗讀訓練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
一、明確“讀”的意義
多讀書最大的好處和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那么,什么是語感呢?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白x”到了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才可能到位,語文綜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白這些意義,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使之多讀熟記佳詞妙語、精美詩文,為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勤輸“養(yǎng)料”,多作儲備,他們日后的“說”和“寫”才有源頭活水,才能夠更深入地體悟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
二、要懂得訓練“讀”的技巧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幾經修訂,都無一例外地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幫助學生達到這一要求呢?
1.重視范讀的作用
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fā)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guī)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所謂“示范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yōu)轷r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學生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
2.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知道基本要求
(1)發(fā)音準確
朗讀的最本質特征是靠聲音表情達意。因此,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是朗讀教學中的基本要求。
首先,進行有效的正音。朗讀課文要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鼻音邊音“zh、ch、sh”和后鼻音“ing、eng”“n、l”等。
其次,注意音變現象。如《桂林山水》一文用幾個感嘆句寫出了桂林的山的特點,“桂林的山真奇??!”“桂林的山真秀??!”“桂林的山真險啊!”這幾個句子中“啊”的讀音要分別變?yōu)閥ɑ(呀)、wɑ(哇)、nɑ(哪),讀起來才流暢自然。對于音變現象,我們要注重過程指導,著重引導學生聽老師范讀,進行朗讀比較,在語境中揣摩、體會,感受普通話規(guī)范的語音。
(2)讀得流利
流利地讀,是要把句子讀完整,不讀斷句;要讀出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間歇;要讀得連貫流暢,速度適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朗讀時經常出現頓讀、中斷朗讀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朗讀時不是以詞或短語為單位停頓,而是把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語都割裂開來,一字一頓地讀;而且,由于心理緊張,往往用手指指著課文中的字讀,這也是造成學生頓讀的一個原因。學生為了把課文讀得連貫流暢,還沒有把每個字辨識清楚就急于朗讀出來。這樣,就會出現讀錯字、丟字、加字等現象。當他們意識到讀錯了想要加以改正時,又造成了朗讀的中斷。
教師還要向學生講明常用的標點符號的作用、停頓時間和可迸發(fā)的語感關系。各種標點都有它們停頓的時間和語調的差異變化。不同的標點的讀法在情感的表達中截然不同。掌握標點符號的朗讀技巧,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聽者會受到美的熏陶。
引導學生揣摩詞句,領會意境,理解意蘊,感受情理,在記憶中喚起已有的類似生活經驗,具體感知和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要訓練學生邊讀邊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本褪侵敢龑W生邊讀邊想。宋代朱熹說:“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薄叭街校牡阶罴??!边@里的“心到”就是強調閱讀過程中“想”的重要性。
訓練邊讀邊想可從以下三點入手:
(1)想事物的形象。誘導學生把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客觀事物在頭腦里進行“還原”,想象文字描繪的情景,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
(2)想事情的邏輯。讓學生想象課文寫了什么,景、物、人有什么特點,作者怎么寫出來的,等等,從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就能使他們認識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和邏輯規(guī)律。
(3)想聯(lián)系。讀書不能孤立地、死板地讀,應該注重方方面面的聯(lián)系,如前后課文的聯(lián)系,句、段、篇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等等。
4.要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要善于發(fā)現并及時糾正學生朗讀中的不良習慣,如唱讀、語速過緩、平淡乏味等。
三、要及時進行朗讀總結
為了讓朗讀訓練卓有成效,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時反饋評析。評述要結合朗讀材料進行,不要泛泛而談,語氣要溫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不僅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學生評論相結合,放手讓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對錯誤的見解絕不諷刺、挖苦。師生通過討論,共同總結出在朗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語調、語氣、重音、停頓等,并有側重地再范讀,再練讀,直到達到理想的效果為止。教師要事先設計好評價語言,可從語音技巧、情態(tài)等方面來評價。
總之,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朗讀教學的意義,讓朗讀訓練成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訓練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