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霞 (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 526100)
論文人硯之樣式
任宏霞 (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 526100)
何謂文人硯,學界和硯界并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筆者認為能體現(xiàn)文人精神風貌的硯都可以稱之為文人硯,古時的文人硯有不少是文人親自參與設計的,這些文人硯工藝精致卻不流于俗套,風格多樣卻有據可依,思維新穎卻又有所秉承。文人硯樣式較豐富,可分為規(guī)矩樣式、寓意樣式、隨形樣式三大類。規(guī)矩樣式符合法度、行端品正,隨形樣式自然天真、情趣盎然,寓意樣式意蘊豐富、極富人文情懷。
文人硯;樣式;文化內涵
文房四寶,硯為至寶。中國硯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來,騷客雅士多對硯臺情有獨鐘。硯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xiàn),在漢朝之前古人對硯稱呼為“研”,有研磨之意,當時的“研”不僅僅是用來研磨墨,還用來研磨顏料,魏晉以來,硯已成為中國文人書房里的重要文具之一。魏晉時期是中國“文”的自覺時期,也是“美”的自覺時期,更是文人自我精神覺醒的時期,此時的硯受“魏晉風度”風度的熏陶,已不僅僅是一個使用的書寫工具,他已經開始承載著文人士大夫們的精神寄托,具有文人氣質的藝術生命開始在硯臺的設計與制作中綻放,或借助于圖案、或借助于銘文、或體現(xiàn)于形制。唐宋以來,文人賞硯,藏硯已成風尚,文人甚至直接參與到硯的設計中去,文人參與設計的硯和體現(xiàn)文人精神風貌的硯就是所謂的文人硯,文人硯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樣式更加豐富。文人硯之樣式主要有規(guī)矩式、寓意式、隨形式三大類。規(guī)矩樣式符合法度、行端品正、盡顯儒家風范;隨形樣式自然天真、情趣盎然。寓意樣式意蘊豐富、極富人文情懷。
規(guī)矩樣式是文人硯的主流樣式,這里所講的“規(guī)矩”是指符合一定規(guī)則和規(guī)律的硯之形制,例如常見的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六棱形、八棱形等。硯以“方”位貴,“圓”為美,“方”并不僅僅是方形或方體,而是引申為符合對稱、均衡、穩(wěn)重等規(guī)律硯之形制。如鼎樣硯、斧樣硯、箕樣硯、風字硯、四直硯、鐘樣硯、圭樣硯、呂樣硯等等,這些形制都可稱之為“方”。“圓”并不僅僅是圓形或圓體,而是引申為符合線條流暢、優(yōu)美、沒有明顯棱角等規(guī)律硯之形制。如曲水硯、鳳池硯、團樣硯、瓢樣硯等。規(guī)矩樣式的硯用料講究,講求實用的同時兼具美觀大方,是用硯之人精神品格的物化,此類硯背面或邊緣一般都刻有銘文,有的記錄硯之來歷,有的直抒胸臆,抒發(fā)家國情懷,如著名的岳飛端溪硯背面“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行草銘文應該就是這方端硯的主題,作者首先是對端硯硯石本身給予贊美:“端溪石堅實久磨鋒芒不退;石性純凈無瑕,石質細膩滋潤?!边M而言志:“志節(jié)如磐石堅,抗金衛(wèi)國,還我山河的意志永不可變;操守清白,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規(guī)矩樣式之所以能成為文人硯之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規(guī)矩樣式重視石質,反對過分雕琢,追求簡約雅致,講求規(guī)范,講究法度,行端品正,能很好的體現(xiàn)儒家風范,彰顯主人的君子人格。
隨形樣式是文人硯中較為特殊的樣式,盡管不是主流,但卻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隨形硯可以為文人放松心情,暫時擺脫現(xiàn)實之煩惱。在某種程度上,隨形硯體現(xiàn)的是文人墨客的真性情,有別于朝堂之上的莊重和虛偽,有別于封建禮教的壓抑和規(guī)矩。隨行樣式的文人硯早在魏晉時期就出現(xiàn)了,魏晉文人的人生充滿著矛盾和壓抑、一方面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對現(xiàn)實的殘酷充滿了恐懼,文人墨客借物抒懷、一方小小的硯臺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甚至是命運寫照。歷經唐宋,到明清時期隨形樣式的文人硯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發(fā)展,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堪稱精品的隨形硯,隨形硯的硯石更加豐富。最常見得有瓜果硯、荷葉硯、仙桃硯、蟾樣硯、龜樣硯、鏊樣硯、魚樣硯等等。在隨形硯的大家族中有一種無需任何雕琢加工,只要簡單研磨平整流暢就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賞玩硯,古人稱之為“天研”,正如宋代葉樾《端溪硯譜》記載:“東坡嘗得石,不加浮躁以為研,后人尋巖石自然平整者效之?!笨梢婋S行樣式的文人硯崇尚的是的是自然天真,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這是文人精神解放的內在訴求,也是中國文人特有的審美心胸之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人往往是很壓抑的,并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統(tǒng)治階層,甚至為了追求功名,不得不以一種以自己所厭惡的面目來立足于世俗社會。內心的壓抑總是要排解的,對隨形硯的賞玩成為了這些文人墨客排解內心壓抑、展露本真性情重要方式。古時文人對硯臺的喜愛是現(xiàn)代人所無法想象的,文人墨客以擁有一方好硯臺為至高榮耀,他們親自收尋硯材,不少隨形樣式的文人硯就是文人雅士是根據硯石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構思和設計后再請工匠制作的,古時文人蘇東坡、米芾、金農等都直接參與過隨形硯的設計,這使得隨形硯更具文人氣息,當然,隨形不代表隨意,隨形的基礎是客觀的形和主觀的意的有機結合,也是審美意味和觀賞情趣的有機結合。
寓意樣式的文人硯是文人硯的重鎮(zhèn),題材廣泛,主要有歷史典故、民間傳說、吉祥圖案、生活場景等類型。寓意樣式的文人硯外在形制沒有固定要求,可以是規(guī)矩形制的,也可以是隨形的,其主要是通過具有象征寓意的圖形圖案和整體形象來表現(xiàn)某種美好愿望,寄托某種人生情懷,換言之,寓意樣式的文人硯是文人墨客某種思想情懷和審美意蘊的替代符號。古往今來寓意樣式的文人硯不勝枚舉,最出名的有歷史典故類的蘭亭硯、民間傳說類的八仙過海硯、吉祥圖案類的太平有象硯等等。歷史典故類的“蘭亭硯”是以東晉時期的一次著名的蘭亭雅集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文人硯,寓意高雅灑脫;民間傳說類的“八仙過海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傳說來寓意大展宏圖,吉祥圖案類的“太平有象硯”則寓意太平安寧;生活場景類的“扶搖直上硯”則用孩童放風箏的畫面來寓意仕途扶搖直上。中國古代文人把硯臺稱為“石虛中”“即墨侯”“萬石君”“石鄉(xiāng)候”“鐵面尚書”等等,由此可見,硯臺本身也有著非常豐富和美好的寓意,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寓意樣式的文人硯不一定是文人親自設計監(jiān)制,在數千年的硯文化傳承過程中,不少寓意樣式的文人硯已經固定化、格式化和標準化,盡管題材廣泛、意蘊豐富,極富人文情懷,但卻可以批量化生產,所以普通文人都可以擁有,都能買得起。因而普及程度高,流傳廣泛,這也是為什么寓意樣式的文人硯能夠成為文人硯的重鎮(zhèn)的重要原因。
總而言之:文人硯是文人精神情趣之體現(xiàn),是中國硯文化發(fā)展到巔峰時期的杰出代表,文人硯的樣式崇尚簡潔流暢,反對繁復雕琢,崇尚雅致,反對庸俗。文人硯之樣式主要有規(guī)矩式、隨形式、寓意式三大類。規(guī)矩樣式符合法度、行端品正、盡顯儒家風范;隨形樣式自然天真、情趣盎然,寓意樣式意蘊豐富、極富人文情懷。
圖1 《蘭亭硯》(麻子坑) 規(guī)格:12.8*6*4.8CM 作者:任宏霞
圖2 《蓬萊硯》(麻子坑) 規(guī)格:12.8*8.6*4.8CM作者:任宏霞
[1]劉演良.端硯的鑒別與欣賞 [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5.
[2]《端硯大觀》編寫組.端硯大觀[M].北京: 紅旗出版社,2005:112.
[3]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4]歐忠榮.感悟端硯[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4.
課題項目:2016年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chuàng)新類項目(人文社科)《端硯文化符號研究》(2016WTSCX129)項目階段性成果。
任宏霞(1981-),女,江蘇鎮(zhèn)江人,藝術碩士,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講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工藝美術、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