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敏
摘 要 思維導圖是國外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制作簡單,還可隨性發(fā)揮。如果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會提升知識的整體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對思維導圖在高一化學課堂上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 思維導圖 高中化學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63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Grade One Chemistry Class
WU Zhimin
(Hubei Shashi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 Mind mapping is a popular teaching method in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can be us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introduction of mind maps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es will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knowledge.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students can better train their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in chemistry.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Senior Chemistry class.
Keywords mind map; high school chemistry; innovation ability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知識是一件現成的東西,是可以原封不動地互相傳遞的,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失去了自主性。在枯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不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當學生養(yǎng)成了接受式的學習習慣,形成對灌輸式教學的依賴,離開教師,學生就無所適從。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是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過程。知識不是目標,讓學生學會以科學的方式思考才是目標。高中課堂要圍繞學生的“學”來開展,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被動的接受、記憶、練習轉變?yōu)殚喿x自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學習過程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思維導圖是國外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和特點是從中心詞延伸出來,與其他相關的內容快速直接連接,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掌握細節(jié),形成整體。思維導圖的制作,簡單易學,還可個性化、隨性發(fā)揮。如果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將需要學習的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從傳統(tǒng)的鏈狀結構變?yōu)榫W狀結構,會提升知識的整體性。
思維導圖的使用,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思維導圖的表現形式多,不拘泥于某個固定格式,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組織內容的方式更能激發(fā)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變強,原來枯燥的化學知識由于加入了學生更多的自我思考,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更能展現個人的風格,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整體把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擴大思維容量,提高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在評價學生的思維導圖過程中,對學生的思路有所了解,給出正面的評價,是一次深入的思維碰撞過程,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師在對學生做出指導,豐富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將零碎的知識點組合成知識網絡,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降低學習的困難,建立學習的自信。
筆者在高一《化學2》第四章新課課堂上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思考,讓學生撐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課堂上先把學生分成6人小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之后畫出一個思維導圖的初稿,再按小組對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講解,過程中其他組可以提問,再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各小組再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
該教學模式開展以后,小組以中心知識點為話題討論,一起畫出思維導圖后,學生會主動走上講臺講解他們的思路,因為準備充分,講解過程邏輯清楚,還鍛煉了學科語言表達能力。他們除了自己講,還會提問題讓同學回答,下面的學生也是聽得津津有味,積極回答問題,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教師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思考與交流,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舞臺,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思維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刺激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幾種基本營養(yǎng)物質》一節(jié)中,圍繞糖類這個中心知識點,學生做了如下思維導圖。
從圖1中看到學生把化學和生物很好的結合起來,脫氧核糖,核糖,乳糖這些生物當中學到的名詞也被列在其中,學生的思路很開闊,這張圖做到了學科間的綜合,課堂上教師馬上給學生點贊。該小組發(fā)布了他們的思維導圖之后,其他小組提出還要關注葡萄糖的結構和葡萄糖與新制Cu(OH)2的反應。
教師在這個時機做演示實驗,學生的關注度高。在做完演示實驗之后,葡萄糖和新制Cu(OH)2溶液加熱之后會出現磚紅色沉淀這一點馬上出現在他們的思維導圖當中。該小組還在思維導圖中列出葡萄糖的官能團羥基,可以與鈉反應,能催化氧化,酯化反應。雙糖、多糖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這都是他們自主學習的成果。
在《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一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之后畫出思維導圖比上一節(jié)糖類更加豐富多彩。
各小組學生都在思維導圖里用到了流程圖來表示工業(yè)制取碘、溴、鎂的過程。分別請4個小組講解海水資源的利用,從海帶當中制取碘,工業(yè)制取溴和鎂,學生們都流程圖方式詳細介紹了制取過程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并寫出了化學方程式,其他學生提出了海帶怎么灼燒才更快,制取溴的過程中為什么要2次用氯氣來氧化,制取鎂的時候從MgCl2晶體到無水氯化鎂為什么要用HCl等等問題,有的該學生能回答,有的不能,教師也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時間讓小組充分討論之后得到答案。學生講解完之后,教師再對工業(yè)流程圖這種形式做講解就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輕松。
通過一段時間應用思維導圖上課,學生思考變多了,《化學2》第4章的內容繁雜,用思維導圖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在重新理解和建構知識網絡的過程,既對知識點有了整體的認識,又關注了細節(jié),產生了很多的疑問,所以學生提問次數明顯増多,問題質量也有提高。當然也遇到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有個別學生不愿意畫思維導圖,覺得浪費時間,畫也就是照搬教輔資料,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個別小組也出現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情況。
總之,把思維導圖應用于化學教學中,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