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勝
摘 要: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要求教師秉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教學實際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年齡、心理狀況來開展教學。那么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應該如何來開展教學呢?如何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呢?對此問題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人為本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著重開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來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地位。例如,在進行等差數列的教學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直接把什么是等差數列、等差數列如何進行求和告訴學生,讓學生進行記憶,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開發(fā),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依舊以等差數列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例如,“什么是等差數列,舉例說出五個等差數列,如何對等差數列進行求和”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自主預習,等學生預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提問,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性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其次,教師改變自己對學生的態(tài)度,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擁有絕對的主體地位,他們往往對學生很嚴肅,學生都會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改善自身對學生的態(tài)度,以耐心、細心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從而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二、趣味性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趣味性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采取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采取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近些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越來越多地運用在了教學過程中,它以獨特的聲音、圖像結合的技術吸引了眾多高中生的興趣。以立體幾何的教學為例,無論是圖形的割補、平移還是圖形的旋轉變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因此在立體幾何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創(chuàng)建教學的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使得教學更加形象化。其次,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性比賽來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進行指數函數、冪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函數大比拼”的比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隨機設計20個函數題目,看看哪個學生能夠以最高的正確率來解決這些問題。高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強,這種形式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解決函數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往往采取統(tǒng)一目標、統(tǒng)一方法的教學形式,這使得一部分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完成教學的任務。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要想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天生對數學知識比較敏感、數學潛力也較大的學生為A層次,數學能力一般、學習成績也一般的學生為B層次,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為C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方式。以概率的教學為例,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完成這一章的教學內容,并重點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完成“隨機事件、頻率與概率”的學習并重點引導這一部分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引導他們借鑒彼此身上的優(yōu)點和好的學習習慣,并重點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提升學習能力,完成教學任務;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不設置要求,把這一部分學生聚集起來,引導他們提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從而發(fā)現學生的弱點在哪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四、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概念的灌輸,而忽略了數學與實際的聯系,這也就導致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把數學的一些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舉例而言,在進行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調查,統(tǒng)計全校男女生的比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知識,這樣的形式更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更能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收獲數學知識。
新課改實施以來,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都有困惑,今天我們就新形勢下高中數學如何教學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相信每位教師都能把握好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切實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肖金枝.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5):39.
[2]藍曉敏.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儷人(教師),2015(6):223.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