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梅
摘 要 近些年語言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熱衷于研究批評話語分析,作為話語分析手段,人們對此高度重視。本文從多方面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發(fā)展,對批評話語進行了簡單的概述,以及它所產生的理論背景。批評話語分析又分為哲學理論基礎和語言學基礎兩方面。批評話語分析有其特點,分別從它的目的,范疇,跨學科,多樣性這四個方面來研究。本文提出了批評話語分析有分歧的地方并探究解決辦法,從而為人們提供便利。
關鍵詞 批評話語分析 語言 意識形態(tài) 社會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80年代批評話語分析從語言學角度對社會展開研究,研究語言和話語的意義,明確意識形態(tài)給話語施加一定的影響并相互作用。批評話語分析有助于探究語篇和社會,以及語言、權利、意識形態(tài)的相互關系。
1批評話語分析概述
批評話語分析用于話語分析的方法,用于研究語篇中的話語權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它從話語與權利之間的聯(lián)系出發(fā)來探究反對權利失衡、社會中的很多不公平的情形,來改變語用的當前狀況,達到廢除不公正公平的目的,這便是要用到“批評”的緣由。
其中這三大理論的研究方向分別為:
(1)批評話語分析在后結構主義里融合了福柯、德里達的理念。他們認為語言與話語并非是研究社會與生物的中立工具方法。建立話語與語言的聯(lián)系,調控知識型社會與機構的關系,包括形成與表現(xiàn)人的身份行動的功能。
(2)批判性話語分析吸收了布迪厄的觀念,也就是語篇使用與同樣語篇的相互作用看成社會中可替換的文化資本的某種象征的形式。
(3)批判性話語分析與新的馬克思主義中的文化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話語應在政治和經濟中同時應用,話語產生也就體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社會構成及運動。
2批評話語分析產生的理論背景
批評話語分析廢棄了以前文學評價多從批評人的自身感情、隨意揣測作家的觀點、非具體的美學特點、非常容易的價值觀來看待文學、統(tǒng)一解釋語篇里語言的組織結構,比如復雜的意義。
60到70年代時,文體學專家學者又認為,光探究文學中所使用的語言是有局限性的,必須把語言學也加進來。70年代下半葉,對于問題的探究產生了變化,文體專家學者不再和從前那樣追捧文學中語篇的構成,他們更傾向于語篇的交際。這一系列的活動便是語言學批評。語言學理論逐漸和文學批評聯(lián)系在一起,尤其是文學中語篇的語用、社會以及歷史方面給予重視。這些文學批評者更加傾向于把語篇看成話語,他們認為不論是否是文學語篇,都是通過符號表達出來的。把文學和非文學看作同樣的話語,這開拓了人們的眼界。
3批評話語分析的特點
通過對批評話語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它的幾個顯著特點:
3.1明確的研究目的
批評性話語分析更加重視不公平的不正常的事態(tài),明確語言身后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權利,努力改變不平等的現(xiàn)象。人們分析語篇里語言從而發(fā)掘其中所隱晦的關系和聯(lián)系,比如語言、權利等,統(tǒng)治者們是怎么樣用語言來維持意識形態(tài)以及權利的。
3.2廣泛的研究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是用來探究意識形態(tài)與權利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只要是關系到控制、統(tǒng)治、權利,不論是表面的還是隱晦的,都是所要研究的范圍。
3.3跨學科的研究
批評性話語分析綜合了語言學、社會學、認知等學科,從而達到深入了解意識形態(tài)、語言以及權利的聯(lián)系,再將理論和觀點進行整合。而它所要做的就是更新文本研究的局限性,對社會學研究的還不深入,試圖將兩者結合到一起。
3.4多樣性的研究流派
研究所使用的理論不一樣,就導致了不一樣的派系。比如,F(xiàn)airclough,Wodak、van Dijk的三維分析框架、歷史分析方法和社會認知研究。Kress批判批評性話語分析單單對社會組織、行為和社會人批評,然而并沒有改良法。Luke也主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理地使用權力”。這三個方面都從不一樣的層面探討了權利與意識形態(tài),這對批評話語分析的深入研究鋪平了道路。
4批評話語分析的主要爭議
近些年來各專家學者對批評話語分析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但是以語言的角度批判社會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其中比較主流的爭議有兩種觀點。
一方面,批評話語只看重社會里的不公正。它使用了很多語料來進行研究,展示了話語中的不公平,并研究如何對其進行改變。但是,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它是非積極的。Caldas-Coulthard & Coulthard就反對這樣的觀點。Kress認為批評的相關組織機構以及相關人等是很狹隘的,是一定小范圍的,然而他并沒研究出能夠使其改變的方式方法。Kress又說“新的目標,不是批評,而是設計”,這里面的設計就是放棄非積極的行為,對語篇是有意識的研究,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就是沒有客觀系統(tǒng)性。Wid-dowson,Stubbs,Toolan提出,批評話語分析中用到的文本并非普遍,而是有限制的,所以闡釋話語沒有客觀系統(tǒng)性。很多批評性專家學者是有目的性的研究并在文本里找論點,所以他們并非是謹慎的批判。所以語言學家開始探索出路。
因批一些專家學者便研究積極話語分析,并利用語料庫語言學來進行研究。
近年來批評話語分析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進展,也有助于語言學的發(fā)展,它非常明確的解釋語言和社會的聯(lián)系,使人們對其有了深刻的了解。批評性話語分析雖然存在很多的爭議,但是專家學者不斷的深入研究,不斷的探索新的道路。
5結語
近30年專家學者探究批評話語分析的成果顯著,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和拓展,它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批評話語分析與很多學科有交叉之處,所以具有跨學科的特性。批評話語分析是社會中的語言分析策略,并展現(xiàn)權利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對于主要派別的語言學和話語進行研究比較,批評話語分析側重以社會制度與社會構造對話語進行闡釋。批評話語分析雖然不是新的派系,然而它開辟了語言的新路徑?,F(xiàn)在眾多領域都使用批評話語分析這一語言策略并受到人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吳建剛.論批評話語分析[Z].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3)
[2] 施光.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綜述[J].學術論壇.2007(04)
[5] 胡燕,孫詠梅.批評性話語分析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