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瓊
中藥口服、封包、灌腸與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吳麗瓊
目的:觀察中藥口服、封包、灌腸與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收取時間在2015年10月1日直至2016年2月10日,并將慢性盆腔炎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chǔ)上使用(53例患者實施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結(jié)果: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55%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復發(fā)患者有1例、未復發(fā)患者有2例、復發(fā)率5.67%、癥狀消失時間(5.01±1.02)天、住院總耗時(15.15±2.11)天以及住院總費用(5645.12±125.11)元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通過對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能促進患者較快康復,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
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抗生素;慢性盆腔炎;臨床效果
研究顯示,慢性盆腔炎為婦科的多發(fā)病以及常見病,近年來,慢性盆腔炎發(fā)病率不斷增加,其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帶下量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下腹部包括,常在性生活或者經(jīng)期、勞累后加重,其具有治療困難、病情遷延等特點,多數(shù)患者呈現(xiàn)急性發(fā)作,而對于該類患者使用單方面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短期治療易導致復發(fā)和治療療效不佳等情況發(fā)生,而長期對患者用藥治療,易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和耐藥性增加,對女性患者健康以及身體造成嚴重危害,而實施一項有效治療方式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將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不同護理,見本次研究中描述。
1.1 資料
收取我院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收取時間在2015年10月1日直至2016年2月10日,并將慢性盆腔炎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觀察組(53例患者實施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納入標準: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觀察組;患者年齡均在25~40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2.15±1.05)歲,其中農(nóng)村患者有20例、城市患者有33例,學歷:本科學歷患者有20例、高中學歷患者有21例、初中學歷患者有12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均在26~40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4.12±1.18)歲,其中農(nóng)村患者有21例、城市患者有32例,學歷:本科學歷患者有21例、高中學歷患者有20例、初中學歷患者有12例。
上述兩組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項資料無明顯的差異,能夠?qū)嵤Ρ?P>0.05)。
1.2 方法
對照組-5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南昌立健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23084),每日兩次、每次2.0g,再給予患者使用甲硝唑液(江蘇鵬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2021012),每日兩次、每次0.5g。
觀察組-抗生素治療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再實施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①中藥灌腸:莪術(shù)20g、三棱21g、延胡索16g、赤芍18g、丹參21g、敗醬草18g、大血藤22g,將上述中藥煎煮后,保持適宜溫度,使用電腦大腸灌注儀或者結(jié)腸透析機對患者進行灌腸,②中藥口服:枳殼16g、銀花藤17g、蒼術(shù)18g赤芍10g、黃柏11g、蒼術(shù)18g、延胡索12g、川牛膝16g,將其煎煮后,在早晚給予患者服用:③中藥封包:若患者為腎虛血瘀癥:對患者使用杜斷桑寄失笑散加減:桑寄生16g、川續(xù)斷16g、杜仲20g、川牛膝18g、沒藥11g、大血藤18g、丹參16g、延胡索18g、川芎12g、三棱11g,將其煎煮后,給予患者進行外敷)。
1.3 觀察指標
對比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癥狀消失時間、住院總耗時以及住院總費用)。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軟件,每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癥狀消失時間、住院總耗時以及住院總費用進行相關(guān)統(tǒng)計處理,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比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則采用T檢驗,采用P<0.05代表兩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對比具有差異,其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具有意義。
2.1 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嘔吐患者有1例、上腹不適患者有2例、嚴重腹泄患者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54%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2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2.2 對比復發(fā)率
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復發(fā)患者有1例、未復發(fā)患者有2例、復發(fā)率5.67%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2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率
2.3 對比各項指標
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癥狀消失時間(5.01±1.02)天、住院總耗時(15.15±2.11)天以及住院總費用(5645.12±125.11)元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3所示。
表3 對比2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后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總耗時以及住院總費用
研究顯示,慢性盆腔炎為臨床上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具有復發(fā)率高、病程長等特點。盆腔炎由于上取環(huán)術(shù)、人流、產(chǎn)后、經(jīng)期后,濕濁邪毒、胞脈空虛乘虛而入,導致患者氣滯血瘀和氣血運行不暢,其病理特點一般為血瘀、濕熱、氣滯,該疾病主要是由于氣虛推動無力、日久則必虛、因虛致瘀,該疾病為本虛標實,由于該疾病長時間炎癥易導致患者器官周圍發(fā)生粘連,抗炎藥物不易達到病灶部位,易導致病情頑固難愈以及反復發(fā)作,而對患者長時間進行治療,部分患者又難以堅持[2]。
抗生素為臨床中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常見藥物,其主要包括頭孢曲松鈉以及甲硝唑液兩種藥物,雖然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是抗生素單方面使用易導致患者耐藥性增加,使病情久治不愈、病情遷延,導致十分嚴重后果發(fā)生。
而在抗生素治療基礎(chǔ)上,通過對患者使用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給予患者使用中藥封包治療,通過局部熱刺激作用,能加快患者新陳代謝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利于炎性物質(zhì)吸收和炎癥消退,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再對患者進行中藥口服灌腸治療,能改善患者的外周循環(huán),促進患者組織再生和修復,諸藥合用,具有散結(jié)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3],同時采取灌腸療法能借助患者直腸黏膜吸收作用,使藥力直接達到患者病灶部位,提高藥液在患者病變部位濃度,并通過溫熱良性刺激透入患者盆腔,緩解患者組織痙攣作用,能降低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最后對患者使用中藥口服治療,其中包含枳殼、銀花藤、蒼術(shù)、赤芍、黃柏、蒼術(shù)、延胡索、川牛膝等多種中藥,能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障礙和血液流變學,使患者水腫消散和局部淤血消散,消除患者粘連,促進患者康復[5-6]。
經(jīng)研究表明,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嘔吐患者有1例、上腹不適患者有2例、嚴重腹泄患者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55%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復發(fā)患者有1例、未復發(fā)患者有2例、復發(fā)率5.67%、癥狀消失時間(5.01±1.02)天、住院總耗時(15.15±2.11)天以及住院總費用(5645.12±125.11)元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中藥口服、封包、灌腸治療,能促進患者較快康復,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
[1]張英,莫艷芬,馬春藝等.超短波透熱療法結(jié)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5):93-95.
[2]陳業(yè)芳,李玉梅,謝紹楚等.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積液兩種治療方法效果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2,23(2):78-79.
[3]彭君華,陳鵬典,王玲等.熱敏灸任督脈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1):11-13.
[4]楊曉梅,張君探.神經(jīng)肌肉刺激聯(lián)合中藥紅子湯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癥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7,57(14):91-93.
[5]李志嫦,蔡杏瓊,謝小蘭等.中藥熱奄包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13):1202.
[6]張炎華.針灸配合理療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J].當代醫(yī)學 ,2012,18(25):154-15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and enema packets, clinical effect and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106 case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ollected in October 1, 2015 until February 10, 2016, and th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5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tibiotic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drug use (53 patients were given oral medicine and enema in the treatment of packet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7.5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chronic pelvic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1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in 2 patient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5.67%,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 (5.01 + 1.02)days,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15.15 + 2.11) days and total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5645.12 yuan + 125.11)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packets, enema, can promote the rapi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Or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enema; antibiotic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linical effect
通江縣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