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拜科日,熱依拉·艾力
(新疆和田地區(qū)人民醫(y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臨床護理路徑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分析
古麗努爾·拜科日,熱依拉·艾力
(新疆和田地區(qū)人民醫(y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目的 分析針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價值,且觀察其對患者用藥依從性造成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科室接收的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參考組行常規(guī)冠心病護理服務;護理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服務。觀察兩組護理后的用藥依從性情況。結果 護理組出院3月后的依從性良好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值得借鑒。
介入治療;冠心?。慌R床護理路徑;用藥依從性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針對冠心病患者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獲得的療效較藥物療法更為顯著。但調查顯示,由于部分患者術后沒有堅持遵醫(yī)囑用藥,支架內再狹窄、急性及亞急性血栓發(fā)生率逐漸增加[1~2]。故為了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我們取本科室接收的行介入治療的50例冠心病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見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護理措施及效果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科室接收的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均滿足WHO制定的關于冠心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經冠脈造影明確診斷;(3)意識及精神狀態(tài)均為正常;(4)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器官性疾病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2)合并精神疾病或障礙者;(3)不配合本研究者。參考隨機雙盲分組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參考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51.68±4.87)歲。研究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2.29±6.18)歲。兩組的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考組50例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冠心病護理干預服務,主要為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與解答患者疑惑,給予患者基本的生活特別是睡眠干預,同時給予患者合理的心理疏導與相關的對癥干預處理。護理組50例入院后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首先和主管醫(yī)師開展整體全面的交流,以充分掌握患者的治療與疾病等相關情況,然后按照評估結果且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路徑方案,內容包括:(1)術前患者入院時給予熱情的接待,向其詳細介紹醫(yī)院及病房環(huán)境、主管醫(yī)師及責任護士,以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然后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情緒狀態(tài),再根據評估結果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有效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手術。術前當天協(xié)助患者完善相關術前準備。(2)入室前給予患者充分的安撫和疏導,入室后給予合理的穿刺位置護理,且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以提高患者的手術的舒適性。同時,針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與相關指標進行密切的監(jiān)測,并協(xié)助醫(yī)師的相關操作。(3)術畢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臨床醫(yī)師,并及時采用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給予胸痛、胸悶等常見問題干預,且預防相關并發(fā)癥,觀察穿刺位置有無血腫;指導患者選擇合理的臥位,保持飲食合理。告知患者術后遵醫(yī)囑用藥的用藥性,叮囑患者需嚴格規(guī)律用藥[3]。(4)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干預,經電話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與病情變化,且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同時重點強調堅持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叮囑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用藥,告知患者及時回院復查。
經隨訪調查患者出院3月后的用藥依從性情況: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為依從性良好,有2~3次用藥抵抗情況為依從性較好,有>4次用藥抵抗情況為依從性較差。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組出院3月后的依從性良好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3月后的用藥依從性對比[n(%)]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臨床常用的血運重建措施,且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已獲大量臨床實踐的證實[4]。本科室經開展該治療措施依賴,已有數(shù)千例患者從中獲利,但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的支架內再狹窄、急性及亞急性血栓發(fā)生例數(shù)不斷增加,而經分析發(fā)現(xiàn),約有超過50%的患者是由于術后沒有遵醫(yī)囑堅持服用調脂、抗血小板藥物所致,而其余患者則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或自身原因導致。因此,采用合理的護理干預服務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的用藥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
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上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其對護理工作進行了嚴格的時間安排,明顯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科學性、有序性、規(guī)范性[5],使護理人員能夠按照預先設置的護理路徑量表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服務。本研究可見,護理組出院3月后的依從性良好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P<0.05),提示該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
綜上,針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值得借鑒。
[1]張 玲.循證護理應用于109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142-144.
[2]樊曉美.每日目標化臨床護理路徑和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患者護理中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0):1395-1397.
[3]劉宇鵬,劉茗匯,潘 穎,等.探討冠心病介入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13):278-279.
[4]閔 銳.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實施和效果評價[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4):165.
[5]張秀敏.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護理效果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6):180-181.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8.28.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