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郭增波
摘 要: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還要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本文提出了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徑,即把德育教育放在審美中進行。也就是說,要“立德為先”,要以榜樣感染、啟示學生,要掌握好“愛的知識”。
關(guān)鍵詞:審美 立德 愛的知識 德育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五年制高職德育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以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為例》(項目編號為2015324)研究成果。
目前,一些大學生存在思想觀念問題,如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理想無追求等。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擺在全體高職德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需要高度重視并解決好的重要課題。
一、德育教育必須從審美入手
德育是通過活動、學科進行教育的。首先,活動、學科是思想、道德、情操的載體,思想道德的要義才是我們真正要傳達、交流的內(nèi)容。這種廣義的思想道德教育絕不是脫離價值或者道德的活動,而是必須通過愛和恨、美和丑、尊敬和蔑視、公正和弊害等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審美評價才能做到的。其次,一切活動、學科都是“意”和“象”的結(jié)合體?!耙狻奔椿顒铀磉_的思想、道德、情操?!跋蟆奔椿顒拥男问?、內(nèi)容等。經(jīng)過大腦的重組,這些思想、道德、情操激起讀者自身的審美激情,從而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造。從語言形式的審美中,感受到語言的“意”美,思想、道德、情操的美,感受到作者的意象美,經(jīng)歷了“形式感受—內(nèi)容感受—綜合感受”三部曲后,再探究語言形式的特殊功用??梢?,一切活動和學科教育都只能在審美中進行,從審美發(fā)端,在審美中矯正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社會主義覺悟??傊箷局械乃枷?、道德和情操的美內(nèi)化為讀者的品質(zhì),便只能通過“審美”這一途徑,即通過師生審美情結(jié)的共鳴。
二、立德為先,立德應貫穿審美的全過程
因為人們的一切認識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都在特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指導下進行。德育的審美過程(審美感受—審美判斷—探索玩味)都只有與特定的情感、想象、認識等心理功能相結(jié)合才能進行,都必須在特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支配中才能完成。所以,德育應以“立德”為先,“立德”應貫穿審美的全過程。
其一,審美趣味、情感的動力來自功利性,師生審美情結(jié)的共鳴也有功利的考慮。然而,審美既然是“人”獨特的行為,它就具有人類的共同性,“人之于美,有同感焉”。德育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教育訓練的手段,通過美的傳承和創(chuàng)造,使個體接受共同美的成果。其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鑒賞美與丑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利用共同美的成果,正確地理解和判斷事物的美和丑,并不斷地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德育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利用指導、調(diào)節(jié)、激發(fā)來排除甚至批判認識中的謬誤和對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錯誤解釋,用先進的、正確的審美觀去矯正偏向,引導學生走入正確的審美軌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立德為先。教師的教學必須首先立美、立德,用一系列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自己,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較高的思想覺悟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其二,立美、立德要貫穿活動和學科教學的始終,因為一些活動和學科教學的實質(zhì)是完形的審美過程。僅僅滿足于在理論體系上對美學范疇進行簡單移植和集中于改善教育、教學工具水平是不夠的,即使把教育美、教學美從簡單移植上升到深化內(nèi)涵,進而深入到“手段美” “活動美”等內(nèi)在范疇也是不夠的。審美不僅是思想的手段、目的,還應是目的與手段的消融,它關(guān)系到整個思想政治教學過程的審美改造和人生意義的根本達成,也關(guān)系到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其整個過程都必須貫穿立美、立德。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立德、立美為先,且應貫穿審美的全過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徑:榜樣的啟示和“愛的知識”的掌握
1.榜樣的啟示
榜樣的示范歷來是德育的途徑之一。德育中的活動、片段等一切客觀的東西,都是和人的生活相互聯(lián)系的。對于榜樣的觀照、學習,一方面是觀照、體驗他們的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感性顯現(xiàn),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學習者潛在的本質(zhì)力量,從而感到美、愉悅和靈魂的凈化、升華。小說《牛虻》主人公牛虻的感染、啟示曾有力地震撼、帶動著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而奧斯特洛夫斯基小說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又曾有力地震撼、帶動著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年輕人。這些都是抽象的說教難易奏效的。
一方面,德育通過實例揭示正、反典型的“榜樣”,使學生體驗對丑的憎惡,對思想情操美的愉悅,從而在真情實感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這是“榜樣”德育。另一方面,教師本身必須起正面榜樣的作用,為人師表,一身正氣,對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和丑惡現(xiàn)象要愛憎分明、是非明了、導向明確。如此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也才能有效地展示“愛的知識”。
2.“愛的知識”的掌握
審美認識不是由客體的審美屬性決定的,而是由認識的主體本身決定的,這就需要學習者在審美中具有“愛的知識”,進行“愛的領悟”。
(1)注重思想、道德、情操美的體驗和積淀。學生在尋求愛和價值,期望有能夠作為追求、崇拜和熱愛的對象。這方面的關(guān)鍵是教師怎樣去引導他們?nèi)ミM行“愛的領悟”,從“愛的知識”的掌握中凈化自身、升華自身、超越自身,培養(yǎng)成思想、道德、情操都很高尚的人。首先,教師應該把握學科或活動中道德、情操的美,把活動或?qū)W科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美的形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審美中觀照其內(nèi)容,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的審美評價,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靈魂。通過參觀、宣講、競賽等訓練,對學生的思想美、道德美和情趣美進行引導。利用活動及學科內(nèi)容的學習、活動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體驗教學內(nèi)容中的思想道德美和情操美。教學實踐證明,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注重思想、道德、情操美的積淀和體驗的。
(2)掌握“愛的知識”,要創(chuàng)造“愛”的情境。再現(xiàn)美的情境,創(chuàng)造頓悟條件。教學中的導入部分要情趣激揚,氣氛熱烈,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使學生在正確的思想情趣引導下,主動接受教學中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美,達到思想、情操的潛移默化。另外,要展開豐富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如辯論賽等,是豐富精神生活、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形式,要充分發(fā)揮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建立一定的活動組織,每學期有計劃、有指導地定期舉辦活動,能夠?qū)φn堂教學起到輔助、補充的作用。
創(chuàng)設一個美的心境,首先要求師生要以一種平靜的、超越的心境進行審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并帶動全體學生盡快地超越自我,擺脫課前的各種極端情緒,專心致志地進入角色,達到一種“忘我”的心境。這樣在美的心境中體驗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靈魂的凈化,思想、道德、情操的升華。這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自我實現(xiàn)”的德育。
(作者單位: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