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貞文
合作學習就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協同作戰(zhàn),用團隊精神面對困難,用構建的群體力量戰(zhàn)勝困難,在合作學習中主要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意識、合作意識,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
一、在興趣中讓學生合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存進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構建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的強大驅動力。因此學生的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中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長方形面積時,我自主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虞城縣劉集鄉(xiāng)準備建立一個養(yǎng)豬場,請同學們可惜啊為其選址并計算出面積來,并說明理由,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自主參與,課下實踐,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樂趣中共建合作,主動參與,合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
二、是強力優(yōu)化組織,建立合作學習組
發(fā)展小組合作意識,開展合作學習,應建立具有合理性的群體。有群體學生的名字,學生的愛好、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等編制科學性的合作小組名稱,如“拼搏組”“開拓組”“科學組”等。由學生的基礎差異,智商高低,心里素質等特征有意識的將同層次,不同類的學生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配原則進行強力優(yōu)化組合,保證組成內員間的學習成績,學習活動管理能力??都要權衡。這樣做有利均衡資源,在學習中,是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機遇,使組內成員,組與組間達到了優(yōu)化互補,相互合作,團結協作相互存進,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益。
三、合作學習,成員搭配,合理交往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一個認識,掌握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交往的過程,學生在合作中交往、談心,可以互信互任,團結尊重,使學生問心理相融,用情感豐富對方。每個學生作為小組內的一員,知識結構,情感價值觀,思維方式,均不相同,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由教學內容給學生組員從適當的角色,讓其進行交往合作。學習時老師應把學習任務、目標列舉清晰,明確分工,強化個體責任,讓學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務和怎樣通過合作探究完成目標任務,使學生體驗在自己合作小組中的學習重要性。
四、精心安排內容――合作學習的保證
精心安排學習內容是保證每個學生能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凡是能激起學生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合作價值的內容,都會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把握時機,對學習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合理安排、科學設計。
1、難度適中,激發(fā)探索。有挑戰(zhàn),才能激發(fā)探索意識。合作學習的內容應難度適中,通常應該是一個學生解決有難度,而小組合作便能迎刃而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先把圓平均分成16份,再將圖形進行轉換,并結合已學過的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求出圓的面積。這一學習內容比較有趣,有較強的探索性,適合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進行自主探索和發(fā)現。在實踐中,教師安排的合作學習內容應難度、容量適當,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通過合作就能解決問題。
2、貼近生活,操作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體驗知識。例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習小組的同學從家中拿來秤、雞蛋、蘋果、糖鹽(袋裝)等物品。教師講解秤的使用常識后,讓學習小組稱出1千克的蘋果、雞蛋、糖、鹽,再互相用手掂一掂,并記錄下1千克不同物品的數量?;顒又?,小組成員有的稱、有的看、有的數、有的記錄、有的掂,每個學生都在嘗試和體驗。學生不僅主動參與了從具體中抽象概念的過程,而且培養(yǎng)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tài)度和意識。
五、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在很多課上我們經??吹剑河捎谑軙r間的限制,老師頻頻催促:第幾小組合作的最快!第幾小組也合作好了(表面上是對這一小組的表揚,其實是對其他小組的批評)。此時還沒有完成的小組組員之間開始互相催促、埋怨,而被埋怨的學生則面紅耳赤,局促不安。還有很多在合作學習的集體反饋環(huán)節(jié),老師只求問題的答案,不求問題解決的過程;只滿足于預設問題的解決,而對出現的新問題則加以喝止;只限于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接納問題的多解性;只表揚小組發(fā)言人,而忽略肯定集體的智慧;只要求集體回答,而不檢驗合作學習的效果。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原因還是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存在片面的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評價機制。
六、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氛圍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是“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非合作化環(huán)境,而“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主要有如下四點。第一是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第二是充裕的時空環(huán)境。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jié)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或活動,這些“蜻蜓點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第三是熱情的幫助環(huán)境。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教師應因組而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fā)式幫助。
總之,我們教師如果在課前能夠考慮得越全面,準備得越到位,預設得越充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越有保障。當然,我們教師如果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能進一步關注課堂生成,靈活駕馭合作學習中生成的問題,那么,合作學習就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迎合課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實、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