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煜辰
【摘 要】在物理學習方面,題目分類是非常關(guān)鍵的研究內(nèi)容,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識體系比較復雜,曲線運動類的題目是考試中比較常見的。學生對題目的分類可以反映出其對物理概念的掌握和建立過程。因此科學的題目分類方式也是提升高中生成績的關(guān)鍵點。實際上很多因素影響著學生對曲線運動類題目的分類,本文研究的就是高中學生對曲線運動類題目的分類方法,希望能夠幫助高中生解決此類題目打開思路。
【關(guān)鍵詞】高中生;曲線運動;題目分類
前言
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不同導致對題目的分類方式不同,尤其是物理力學方面,不僅不同年級的學生對題目的分類有著明顯的差異,優(yōu)等生和差生在分類是也各有不同。曲線運動類題目是力學和運動學下的重要部分,學生對細分類型的題目分類方式是自身對物理知識掌握情況的體現(xiàn),而這也是物理學習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類話題,已經(jīng)逐漸受到了高中生的重視??梢哉f科學的題目分類方式可以讓學生用更快的速度完成解題,也能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廣受關(guān)注的。
一、高中生對物理題目的分類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題目分類方面遇到的問題,在于學生采用的分類方法與專家不同。這也是物理學習中非常關(guān)鍵的一個問題。學生對物理問題的解答往往是根據(jù)表面的特征進行劃分,在實際解題中,分類滑輪題、求速度、斜面類等,學生往往需要經(jīng)過思考和逆推才能掌握題目真正包含的知識點。而專家往往將物理題目按照解決問題的原理進行分類,例如牛頓定律、能量守恒等。因此學生解題的方式與題目本身的存在意義是有區(qū)別的,學生并不能完全掌握出題人的意圖。在實際解題中,逆推法是一種效率比較低的方法。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學生和專家在認知結(jié)構(gòu)上有很大區(qū)別,學生若是可以掌握層次分明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就可以迅速將知識范圍縮小,提升解題的效率。
二、高中學生對曲線運動類題目的分類方法
(一)三類最常用的分類方法
高中曲線運動類最常見的幾種題目就是平拋運動、速度、力、圓周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狀態(tài)以及動能定理[3]。其中速度可以分為線速度和角速度等,力是比較大的知識內(nèi)容,題目中可以細分為摩擦力、向心力等。而學生在這些常見題目中通過不斷解題也形成了以下三種最常用的分類方法:
第一,按照物理模型進行分類
所謂物理模型就是例如平拋運動、圓周運動等,按照曲線運動的模型進行描述,也是題目表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類型,是高中生最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則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也會有很大差別。(此處能否加入一道相應的例題講解)
第二,按照題目涉及到的核心概念
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很多,但總結(jié)起來只有積累,在題目中出現(xiàn)比較多的力、動能定理等,這種題目分類方式會更容易抓住題目的核心知識,學生能夠快速鎖定知識范圍,解題的速度也會更快,準確率更高。(此處能否加入一道相應的例題講解)
第三,按照所求未知量
也就是說根據(jù)所求結(jié)果分為,例如速度、位移,這些在題目中也會比較明顯,但這種方法往往需要采用逆推法和嘗試法進行解題。
這是高中生最常用的三種題目分類方法,還有一些方法不太常用,但也會出現(xiàn)在一些特定群體中,很多題目中并沒有具體數(shù)值,而是用字母表示,所以這類題目被學生分為代數(shù)運算類。高三的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具體描述,將一些題目分為碰撞問題或者相連物體等。
例題:如圖所示,a、b是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物體,a從圖中斜面頂端下滑,悟出速度,斜面光滑且固定,b與a同時間水平拋出,初速度為v0,請對a、b的運動過程進行描述。
此題所測試的就是學生對題目的分類方法,不同年級的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不同的,幾乎所有學生都提到了平拋運動的相關(guān)描述。高一學生給出的答案普遍可以概括為三點,分布是平拋運動、自由落體和運動狀態(tài),其中多數(shù)都提到了平拋運動。高二學生多數(shù)又提到了代數(shù)運算以及平拋運動,高三學生則是加入了多種運動之間比較的描述以及力學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一學生多數(shù)采用的是按照所求未知量進行分類,高二學生則是用運動學來進行概括,體現(xiàn)了核心概念方面的分類,但并未深入,高三學生則是進行了更加詳細地分析。
(二)不同年級的題目分類差異
高三的學生經(jīng)過復習階段,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shù)練習。對曲線運動的掌握已經(jīng)比較全面,因此很大一部分學生會根據(jù)題目的形式,將題目分為多種運動的比較,運動比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分類,高一和高二學生不會使用,高一和高二知識按照單一知識點進行劃分,也就是自由落體、平拋等這樣非常有針對性的知識點,但高三涉及到的題目經(jīng)常涉及到很多知識點的組合,所以運動比較的方法是高三學生特有的方式。
(三)圖示對題目分類的影響
高中生在解題時,會受到圖示中一些表征的影響[5]。很多學生會直接以有無示意圖來對題目進行分類,很多示意圖會將題目本身要考察的知識點隱藏起來,例如一些題目從示意圖上看,表面上是圓周運動的知識,實際上涉及的核心概念是力學方面的知識。所以示意圖對學生解題的影響是雙方面的,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也能對學生形成誤導,但卻可以讓學生解題后更清楚明確自身知識結(jié)構(gòu)上的問題(此處能否加入一道相應的例題講解)。
結(jié)論
總之,一直以來對于高中生來說,物理一直是難度較大的學科之一,而題目分類的方法也是學生非常關(guān)注的方面,不同年級的學生由于接觸物理知識的經(jīng)驗和深度不同,對題目的分類也會有很大差別。而高中生對題目分類的方式之所以五花八門,就是因為對物理知識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同,如果高中生對物理知識有足夠的掌握,在學習中提升效率,那么一定會對題目的分類具備更加科學合理的思維,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都會得到全面的提升,而隨著在題目分類方面的研究更多,高中生對題目分類的重視也會提升,從而對自身知識結(jié)構(gòu)的梳理也會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周敏.抓住思維特點,提升解題實效——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124
[2]李新紀.分析高中物理電場及靜力問題解題的思路與方法[J].通訊世界,2017(04):248-2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