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霞
【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化療出院患者中行延續(xù)性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肺癌化療出院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照組則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6個月后對2組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評分。結果:觀察組的癥狀評分,包括疼痛、疲勞、惡心嘔吐等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的評分,包括軀體、角色、認知、情緒、社會等,總體健康狀況評分都比對照組高,2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 5)。結論:在肺癌化療出院患者中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使其在出院后能更健康的生活。
【關鍵詞】肺癌;延續(xù)性護理;化療;生活質量
臨床上較為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的“肺癌”,使得社會的整體健康水平被嚴重威脅著。目前治療肺癌多采用化療形式,這種化療方法雖能大面積殺死癌細胞,但也會對患者的生理功能產生一定影響,不利于病情恢復[1]。延續(xù)性護理可通過對患者實施從醫(yī)院到家庭的延續(xù)護理干預,使患者在家庭中能夠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促進其回歸社會,以提高生活質量[2]。
1資料與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肺癌化療出院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男26例,女14例,年齡31~68歲,平均(46.3±2.9)歲;腫瘤分期:1例I期,2例Ⅱ期,37例Ⅲ期。觀察組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男28例,女12例,年齡32~68歲,平均(47.6±2.4)歲;腫瘤分期:2例I期,2例Ⅱ期,36例Ⅲ期。一般資料比較顯示,2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病史、藥物過敏史、酒精依賴史、肝腎障礙嚴重,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2015年肺癌診療指南:共識和爭議》[3]中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經病理活檢確診為肺癌;③患者均為Miles術后化療。本研究經過我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加。
1.3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患者出院前的用藥、飲食、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指導等。
觀察組給予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出院前護理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1周內建立健康教育小組,并開展健康教育講座,主要講座內容為出院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家庭康復訓練情況,以及化療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講座需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進行深入指導和講解;②向患者發(fā)放《肺癌患者出院指導手冊》,內容包括肺癌的病因、病機、危害,化療后的護理方法、不良反應,以及遵醫(yī)用藥、按時復診、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同時需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學習。
(2)出院前評估: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3~4d對其進行全面評估,并記錄包括心理、生理、健康行為、環(huán)境等方面的評估結果。
(3)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15~20min/次,隨訪內容為全面了解患者在家中的康復訓練情況、疾病恢復情況、用藥飲食情況等,并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對其康復訓練內容以及用藥飲食進行調整,給予指導。
(4)家庭隨訪:患者出院后,由指定護理人員對其進行1月/次的家庭隨訪,主要內容為鞏固電話隨訪的護理內容,并查漏補缺,給予患者更詳細的指導,加深其對訓練內容的印象。
1.4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6個月后比較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判定標準:生活質量:采用生存質量核心表進行評價,分為功能指標、癥狀指標以及總體健康狀況。功能指標包括角色、軀體、社會、認知、情緒,功能指標與總體健康狀況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癥狀指標包括疼痛、疲勞、惡心嘔吐,患者的癥狀越嚴重則得分越高。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結果數(shù)據(jù),2組以(x±s)表示生存質量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以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差異。
2結果
2.1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的均比對照組高,而癥狀評分則比對照組明顯過低,2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討論
肺癌患者會存在較大的心理、社會、家庭、經濟等多方面負擔,且在化療后會出現(xiàn)較多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骨髓疾病以及掉發(fā)等,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多數(shù)患者因經濟因素或不良反應而放棄治療,導致肺癌的病死率直線上升。同時,雖然肺癌患者在院內已得到充分治療,解決了大部分健康問題,但其出院后仍會面臨較多自我護理問題[4]。
延續(xù)性護理是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并在整體護理上進行發(fā)展,對患者住院至出院的護理進行延伸與繼續(xù),讓儲蓄型的健康指導以及康復訓練指導能在患者出院后依然得到,從而鞏固其康復過程,降低病情惡化程度以及病死率[5]。延續(xù)性護理通過對肺癌患者出院前開展健康教育講座,使其詳細了解自身疾病及化療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家庭隨訪,指導患者實施合理康復訓練,并正確用藥、按時復診,同時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對康復訓練內容進行修改,盡量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降低其嚴重程度,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為生活質量評分,而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則是癥狀評分,2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對肺癌化療出院患者行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評分,緩解如疼痛、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最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宮偉利.延續(xù)性自我管理對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0): 746-747.
[2]瞿澤虹,曾繼紅.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出院喉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9):29-30.
[3]陸舜,虞永峰,紀丈翔等.2015年肺癌診療指南:共識和爭議[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6,41(01):1-6.
[4]周喜春,王蕊娥,奚力等.延續(xù)性護理對肺癌根治術后癌性疲乏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 25(09):1016-1017,1018.
[5]葉樺,王虹,代曉捷等.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5, 36(0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