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要] 目的 分析嬰幼兒行為發(fā)育對于兒童保健方面的需求,進一步探討兒童保健起到的干預作用。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基層保健中心0~12個月的106名嬰兒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接受兒童保健的56名,作為觀察組,不接受兒童保健的50名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嬰幼兒的行為發(fā)育進行比較。結果 經過兒童保健的56名嬰幼兒,無論在體格發(fā)育、運動發(fā)育還是語言、情感等方面的發(fā)育,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50名嬰幼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效分析嬰幼兒的保健需求并采取有效兒童保健工作,對于嬰幼兒的成長發(fā)育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嬰幼兒;兒童保??;行為發(fā)育
[中圖分類號] R1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7)06(b)-018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care demand for infant behavior development in the healthcare in children thus further discuss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the healthcare in children. Methods 106 cases of infants aged from 0 to 12 months in the primary healthcare cen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6 cases adopted the children healthcar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did not accept the children healthcare, and the behavior develop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children healthcare,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motor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and emotion develop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6 cas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ly analyzing the healthcare demands of infants and adopting the effective children healthcare work has an obvious promotion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s,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fants; Children healthcare; Behavior development
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和國家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醫(yī)療健康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方針逐漸貫徹到全國各地,并隨著計劃免疫的開展,使兒童傳染疾病發(fā)生的概率大大降低,這對于嬰幼兒的體格、運動等多方面的發(fā)育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是嬰幼兒成長發(fā)育的主要場所,因此要重視家庭教育指導干預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嬰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還對嬰幼兒健康發(fā)育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0~12個月的嬰幼兒全年要接受健康保健服務4次,對于這個規(guī)定,該院也是作為基本準則,并鑒于兒童保健的長遠意義,特選取106名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中56名嬰幼兒采取健康干預,并觀察分析影響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基層保健中心0~12個月的106名嬰兒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接受兒童保健的56名,作為觀察組,不接受兒童保健的50名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嬰幼兒的行為發(fā)育情況。觀察組的56名嬰幼兒中,男33名,女23名,年齡1~11個月,平均年齡(5.23±2.56)個月。對照組的50名嬰幼兒中,男31名,女19名,年齡2~12個月,平均年齡(5.36±2.24)個月。兩組嬰幼兒出生均無高危因素,且在胎齡、體重、性別、身高及家庭結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1)對照組50名嬰幼兒,接受常規(guī)性的健康指導。
(2)觀察組56名嬰幼兒,在常規(guī)指導上,接受恰當?shù)慕】到逃深A,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為嬰幼兒家屬進行健康宣講,全面提升嬰幼兒家屬的依從性。告知家長要定期引領嬰幼兒體檢,做好體征發(fā)育變化及行為認知記錄。通過宣傳冊、座談會、講座等方式,進行健康宣傳,讓更多的家庭掌握健康知識。
②根據嬰幼兒的月齡、生理發(fā)育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疾病篩查,并做好預防管理、生長發(fā)育檢測,給與家長營養(yǎng)喂養(yǎng)指導,促進嬰幼兒免疫接種、常見疾病防治工作的有序推進[1]。
③對嬰幼兒的發(fā)育情況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其中包含體重、身高、骨骼、精細動作、語言、情感、運動等多個方面。0~12個月是嬰幼兒成長的關鍵期,此時身高、體重會有顯著增加,給予家長正確的喂養(yǎng)指導和健康知識宣導,利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嬰幼兒在0~12個月要適當?shù)难a充魚肝油和鈣劑,對于嬰幼兒的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通常而言,嬰幼兒會在3個月開始有更加精細化的動作,例如側臥、手抓等,12個月左右開始獨立行走、彎腰拿物;在語言方面,嬰幼兒會有“咿咿呀呀”發(fā)音;運動方面,發(fā)育會符合“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的規(guī)律[2]。給予嬰幼兒合理的保健干預,不僅能讓家長對嬰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有正確的認知,還能在感官、運動等方面給與嬰幼兒恰當?shù)母深A,對嬰幼兒體格、語言、運動等方面給與恰當?shù)闹笇?,利于嬰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56名嬰幼兒,在經過兒童保健干預后,無論語言、情感還是運動方面的發(fā)育,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醫(yī)療事業(yè)的推進,嬰幼兒的健康問題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國家也大力開展衛(wèi)生保健工作,并將計劃免疫工作深入到城鄉(xiāng)各縣,這對于兒童傳染病的降低及嬰幼兒行為發(fā)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0~12個月是嬰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大腦神經系統(tǒng)在這個階段發(fā)育迅速,嬰幼兒的行為發(fā)育是主要體現(xiàn),因此要把握住這個時期,將嬰幼兒發(fā)育可塑性拓展到最大程度。很多研究都證實,早期給與嬰幼兒良好、恰當?shù)哪X部結構及功能發(fā)育刺激,對于其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較好影響作用,對嬰幼兒能否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從目前我國嬰幼兒保健工作的現(xiàn)況來看,還存在著眾多方面的問題,很多家長對于嬰幼兒保健工作也存在不全面、不深入的認識,因此,醫(yī)療機構應從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保健服務體系,普及健康常識,做好健康宣導。醫(yī)院作為一個重點開展單位,必須采取多種方式,向嬰幼兒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做好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導,并將衛(wèi)生保健相關工作做到位,這對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在該次研究中,共選取了該院的106名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的56名嬰幼兒進行了兒童健康干預,無論在體重、身高等體格方面發(fā)育,還是在精細化動作、語言、情感等發(fā)面均優(yōu)于未進行健康干預的嬰幼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0~12個月是嬰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嬰幼兒采取正確的健康干預,并給與家長健康宣導,不僅能讓家長接受新的健康理念,還能讓家長更加配合醫(yī)生的保健工作,了解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對于嬰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適當開展兒童保健工作、衛(wèi)生保健干預可有助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值得在全社會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鄒渝.嬰幼兒發(fā)育和行為的預見性保健指導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9):162-163.
[2] 李潔.基層兒童保健中嬰幼兒行為發(fā)育的保健需求與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6):265-266.
[3] 趙秀勉,白力甲,劉秀敏,等.基層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預對嬰幼兒行為發(fā)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15):2048-2049.
(收稿日期: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