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莎
人民音樂家賀綠汀說過:“音樂是表達人民高尚道德品質和思想感情的手段”。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對青少年產生長遠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歌頌祖國,熱愛人民;或歌詞內容有是非對錯、善惡美丑和做人做事基本原則的直接表達。這些雖沒有直接表現(xiàn)健康人格的內涵,但卻客觀地影響這些個體人格的形成。
從教八年以來一直扎根鄉(xiāng)村小學,鄉(xiāng)村小學由于教師的緊缺,每位教師都是身兼數(shù)職,音、體、美課程幾乎名存實亡。特別是近兩年來,因為從事德育主任工作,接觸學生的機會較多,越來越深刻的覺得我們的職業(yè)是教師,應以育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樣結合音樂教學促使音樂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呢?
一、認識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片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藝術。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感情的純潔是形成高尚品德的基礎,而這種感情正是音樂和歌曲培養(yǎng)出來的”。音樂教育更為培育人的品德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展開的,還包括愛家鄉(xiāng)、愛勞動、愛科學,尊敬師長、互助友愛等。同時,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重視音樂課的實施,上好每一節(jié)音樂課。
二、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應以情感人,引發(fā)共鳴
通過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生活情趣,從而使他們的思想變得更高尚和健康。然而有一種現(xiàn)象,有的人總把培育品德當作“政治任務”,生硬說教,顯得蒼白無力,無法使學生產生共鳴,根本無法真正達到培育品德的作用。我認為,把德育教育貫穿在音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動他們,并持之以恒。如:讓同學們目睹南京大屠殺的慘烈畫面;狼牙山五壯士的義無反顧;寫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橫幅以及壓迫下的人民們齊唱《國歌》,為人民奮斗站起來的圣神時刻。我相信此時此刻,任何語言都是多余的,他們不會無動于衷;讓學生充分感受殘疾人運動員的愛國之心及頑強的拼搏意志;北京奧運會那一刻紅旗冉冉升起,純凈、甜美的天籟之聲深情演唱《五星紅旗》,一種自豪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讓愛國主義情懷和美好的音符在他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三、發(fā)揮榜樣的力量
榜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韓紅,不僅用歌聲打動我們,還資助收養(yǎng)了不少孤兒,讓我們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還有在今年的地震這些殘酷的自然災害面前,很多明星如成龍、劉德華等踴躍捐款,并深情演繹了《愛的奉獻》、《生死不離》、《承諾》等歌曲,用行動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作為明星的號召力。周杰倫的歌曲《蝸?!贰ⅰ堵爧寢尩脑挕肪幦肓酥行W生的音樂課本,很多學生都喜愛這兩首歌。這兩首歌里體現(xiàn)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這些明星是很多學生的偶像和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為老師,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在現(xiàn)在這個物欲與權欲充斥的社會里,我們需要榜樣,尤其是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們。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去努力實現(xiàn)幸福的人生。在學校里教師也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教師自身言行舉止要得體,嚴于律己、愛校愛生,具有愛心、責任心,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學生在教師身上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俗話說:“學藝先學做人?!边@句話我多少年來仍記憶猶新,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看成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不僅要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到教學中,用真情實意去打動學生,使學生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