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 周建偉
一、不同運動項目的學習效果和運動負荷
以田賽項目中的投擲教學和徑賽項目中的中長跑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在完成一次投擲物體的過程中,身體練習的運動時間短,運動負荷相對較小,可能就達不到有效鍛煉的最佳心率區(qū)間。在中長跑課程學練過程中,身體練習的運動時間長,運動負荷相對較大,能夠達到有效鍛煉的最佳心率區(qū)間,而且能將最佳運動心率的運動時間保持與延長。因此,在投擲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設置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通過增加練習的次數與練習的密度來延長練習時間或者改變身體鍛煉的形式,使學生達到有效鍛煉的最佳心率區(qū)間,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例如在實心球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體后拋接(左手體后拋,右手體側接)實心球、體前換手抓握實心球練習、半仰臥(后背倚靠海綿墊等帶坡度的物體)或仰臥的姿勢進行相互拋接實心球練習等,教師可以設置練習次數或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學生能夠完成的次數。也可設置相應的場地和規(guī)則等進行實心球游戲比賽,例如將場地設置為“八”字形,根據學生的身高和力量大小讓學生合作探究自己的站位,進行組間拋擲實心球游戲比賽,在規(guī)定時間結束后看兩側實心球的多少。
二、同一運動項目不同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和運動負荷
以徑賽項目中的中長跑教學和短跑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在短跑學習與練習過程中,身體練習的運動時間雖比投擲項目要長,但比中長跑的運動時間要短,單位時間內的運動強度較大,每次身體練習的時間相對較短,可以控制學生的間歇時間和練習次數,讓學生達到有效鍛煉的最佳心率區(qū)間,達到學習與練習的效果,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例如在短跑課程教學過程中,起跑練習時讓學生在俯臥撐、跳繩等狀態(tài)下突然發(fā)令,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讓學生在不同的距離下進行不同次數的練習,如30m跑8次、40m跑6次、60m跑4次等形式;依據學生差異設置不同起點同一終點、相同起終點不同起跑時間等多種比賽形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