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梅
摘要: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國的漢字用一個個方塊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維系了一個統一的大國的存在,而且是強有力的,自成系統的。它的創(chuàng)造契機顯示出中國人與世不同的文明傳統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這塊東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種不同的語言講著多少互相聽不懂的方言,但這漢字的魅力卻成了交響樂隊的總指揮。如果把漢字的豐富多彩比作“奇妙絢麗的大花園”,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和感情色彩。這個“大花園”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他從此必定會一步步歡笑著、跳躍著奔向前去了”。
關鍵詞:漢字:詳解
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對漢字的理解和感悟可謂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幾千年的產物,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都有賴于漢字的記載和留存。
沒有漢字,無論是漢唐盛世,還是唐詩宋詞都將湮沒無蹤。然而在小學的漢字教學中,我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凡是老師不厭其煩,三番五次重點強調的易錯字,學生依舊對它們“情有獨鐘”,“癡心不改”。
漢字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無不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墒窃谌粘5膶W習中,學生寫的錯別字卻比比皆是。因此,我認為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虔誠敬畏之心,不能多一筆,也不能少一筆。另外,我發(fā)現只要找到掌握漢字的正確方法,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在我近二十年的從教生涯中,發(fā)現學生在書寫漢字時之所以頻繁出錯,無非是出現以下三種情況:1.難以理解漢字的意思。2.不清楚漢字的構造。3.沒有發(fā)現漢字的美。在日常的教學中,我一直在苦苦追尋,想幫學生找到一種捷徑,能夠把漢字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畫龍點睛。
針對學生難以理解漢字的意思,我采用化繁為簡的方法。
例如:“異口同聲”這個詞,許多學生極易寫成“一口同聲”。孩子們寫錯的原因是不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聯系以前學過的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中的“異”。最后再給孩子們解釋說:從不同的嘴里發(fā)出了相同的聲音。
在《賣木雕的少年》一課中,形容木雕刻得精美用到一個成語——栩栩如生。在聽寫這個詞語時,為數不少的學生無一例外地錯寫成“栩栩如聲”。我做了如下的解讀:曾經有一位高人在木頭上給小鳥刻了一對翅膀,小鳥就活了,振翅飛上天。學生們聽完之后,驚的目瞪口呆。再聽寫時,結果令人滿意。
我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語文,學生已有認字的基礎,用獨特的方式來解讀漢字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學生不清楚漢字的構造,我采用拆分法,從而做到化難為易。
例如:悲傷的“悲”。人為什么要悲傷啊?因為很多事情的發(fā)展結果和你心里想象的不一樣,所以才感到悲傷?!靶Q”這個字拆開來看是“天蟲”,試問這種昆蟲何以擁有如此高的美譽?因為它可以吐絲,人類把這些絲織成精美的綢緞來裝點整個世界。有學生會問:“蜘蛛也會吐絲呀!為什么我們會討厭它呢?”“原因很簡單,蜘蛛吐絲是為自己捕食用的,它沒有為更多的人服務?!睂W生們聽完后若有所思。還有“罰款”的“罰”。學生感覺這個字超難,我這樣給學生解釋:任何人都不希望被罰,教師嚴禁體罰學生,交通違章要罰款,這些都是我們不愿意發(fā)生的。然而一旦你的言行觸及到了他人的利益,輕者會接受相關的批評教育。重者蹲監(jiān)獄,也就只能從窗戶觀看世界了。當然對于罪大惡極之人只好請“狗頭鍘”出面了。
單字的解讀是認字的基礎,形近字組詞更是別有洞天,然而許多學生卻是傻傻分不清。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發(fā)現漢字的美,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我用畫龍點睛的方法解除學生心中的困惑。
比如“急躁、干燥、做操”這三個詞。先說“急躁”,如果我們遇到急事,一時想不出辦法來解決的時候,人體本能的反應就會來來回回的走動,所以說只要有急事你的腳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呀!“干燥”更好解讀了,由于我們學校地處偏遠的農村,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堆著柴禾,做飯用的。當然家境殷實的也用煤氣。多數人家每天做飯時,都要抓把柴草,投進灶里,劃根火柴,即刻濃煙滾滾直沖云霄。當然柴草越干越易點燃,學生一下子明白了“干燥”是這么回事。“做操”更易理解,每天的陽光大課間,各年級都要集中到操場上隨著音樂做操,無數雙小手要不停地變換動作,做操時手是主角,太搶鏡了。最后再說一組詞語:“墳墓、夜幕、暮春、羨慕”?!皦災埂笔侨怂篮蟀串數氐娘L俗要在太陽落山之后埋進土里?!耙鼓弧笔翘柟谕硇葜鞍汛昂熇狭?。“暮春”中的“暮”是太陽落到草叢中,說明天色已晚?!澳捍骸本褪谴禾祚R上要離開我們,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傲w慕”的“慕”,學生總把最后一筆漏掉,在“莫”的下面只寫個“小”就收筆,把那最后“一點”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我是這樣解決的:當你看到你喜歡的“某一點東西”,你就會產生一個“小心思”想把它占為己有。學生聽完后豁然開朗。
漢字的巧思妙解還有很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睘楹?,化難為易,畫龍點睛是我在漢字教學中的一點點嘗試,寓教于樂是我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