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水花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重視課堂導入語的精心設計,忽視課堂結束語的設計,往往只是以布置作業(yè)來收束,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結束語可以讓學生再次明確文本教學的重點內容,或者在課堂結束部分對其進行有效補充,拓展學生的視野,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加嚴謹和完善,讓學生對下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以及目標進一步明確,同時也讓學生享受“曲終情未了”的課堂教學空間,讓語文閱讀教學余味無窮。
一、凝練要義,捋順關鍵
在課堂教學的結束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的精神往往不夠集中,甚至會出現嚴重渙散的情況,可以說這幾分鐘的教學幾乎沒有什么效果。而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結束語,用總結概括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回味和歸納,就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凝練要義,獲得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我與地壇》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情感進行深入體會。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地壇以及母親這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獲得了豐富的體驗。而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這樣設計結束語:“通過大家的認真學習,你會感受到其實史鐵生的第二次生命就是地壇和母親再次賦予的。這樣的深厚情感使作者在很多年以后也忘不了地壇,而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現地壇,雖然地壇已經荒蕪,但是在作者心中已經成為精神的家園,到處生機盎然。同樣,作者也忘不掉自己的母親,之所以選擇文學創(chuàng)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母親。母親和地壇是合二為一的,母親就是地壇,地壇也是母親,都在提醒作者要好好生活,這節(jié)課學習完之后,希望同學們再次走入文本,去體會文本中更深的情感?!?/p>
教師對整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再次總結歸納,讓學生對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有了清楚的了解和體驗,明確了教學的重點。
二、延伸勾連,拓展視線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結尾環(huán)節(jié)也要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延伸拓展,讓課堂學習走向課外,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報任安書》教學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這樣設計總結語:“在《報任安書》這篇課文中,司馬遷表面上在回答任安的要求,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寫作《史記》,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偉大志向。當時司馬遷的周圍都是不解甚至鄙視的目光,但是他卻能正道直行,寫出氣勢昂揚的作品,這樣的勇氣不能不令我們敬佩。其實,在很多文章中也有類似這樣的內容,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孫楊惲寫的《報孫會宗書》,這些文章中作者同樣樹立了不懼權威、不流于世俗的榜樣,讓我們?yōu)橹袊鴼v代文人為之驕傲。那么,請同學們在課下的時間找到這兩篇文章,然后將這三篇文放在一起進行閱讀比較,并且重點體會文本中的思想內容和精神素養(yǎng),大家在閱讀之后,將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形成本小組的見解,之后形成文字資料,辦成板報展示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p>
教師根據文本內容進行課堂總結,在總結語中教師鼓勵學生將課內文本和課外資料進行比較閱讀,這樣實現了課內到課外的跨越,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資料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升了學生文學修養(yǎng)。
三、鏈接生活,深化素養(yǎng)
在設計課堂結束語的時候,教師沒必要使用華麗的語言,只要真正能讓學生懂得道理、獲得人生啟發(fā)就能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鏈接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化學生的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品質》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抒發(fā)的對老鞋匠的尊敬之情。在設計課堂結束語的時候,教師這樣引導:“從老鞋匠的身上,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職業(yè)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質,這些高貴的品質往往藏在我們不注意的街道巷弄。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和現象,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發(fā)現而已,所以希望同學們都張開自己發(fā)現美的眼睛,走出家門,去看看大街小巷中有哪些可貴品質的人,也希望我們的同學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得到心靈的洗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師的結束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鏈接,讓學生從文本走向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提高素養(yǎng),陶冶情操,這樣的語文學習才是真正高效的學習。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設計精彩的導入語,而且要設計巧妙的結束語,讓整個課堂教學完美結束,讓學生在課堂結束語的引導下明確重點,拓展視野,讓語文課堂別有風采?!?/p>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