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熱
教育的藝術(shù)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其中一種就是能剛能柔,剛?cè)岵?,是一種威儀,是一種自信,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在原則問題上堅決不讓步的氣概;柔,是一種收斂,是一種風度,是一種魅力,也是一種春風拂面、婉轉(zhuǎn)綽約的姿態(tài)。有威信的教師剛與柔二位一體,誰先誰后,誰主誰次,誰外誰內(nèi),誰實誰虛,因時因地各有側(cè)重,因人因事變化有度。
《四顆糖的故事》是一則經(jīng)典的教育故事,在這則故事中,陶行知把這種剛?cè)嵯酀慕逃囆g(shù)演繹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在教室里,面對動手毆打同學的學生,陶行知嚴厲呵止,聲色俱厲,體現(xiàn)了一名教育者在原則問題上的“不讓步”,這種“剛”透射在一定的場域內(nèi),具有威懾力,能夠產(chǎn)生極大的教育效應(yīng)。而在辦公室里,面對守時并知錯認錯的孩子,陶行知面露柔和之色,頻頻獎糖,肯定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感動得犯錯的學生淚流滿面。不多的語言和獎糖的舉止,體現(xiàn)了“柔”的教育藝術(shù),折射出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關(guān)愛之情。一前一后,陶行知表現(xiàn)出判若云泥的教育風格,卻達到了異曲同工的教育效果,令人不得不佩服大師的教育智慧。
至剛則易折,至柔則顯懦。教育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能把兩種教育風格把握得火候得體,分寸有度,柔中含著剛,剛中透出柔,并能妥善地因人而異,因事而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