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一、緒論
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幼兒園要實施素質教育,并把藝術領域列出獨立的教育目標、內容、實施等方面。2012年10月15日,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中國教育部網站發(fā)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其中在藝術領域的前言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得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并分別從“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chuàng)造”兩部分給與了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教育目標及教育建議。可見對幼兒藝術的重視。而音樂又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熱愛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活動中不可缺少音樂。所以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彈琴與歌唱的素質能力。因此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鋼琴課程的開設是不可缺少的。
通過西安翻譯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校學習后的授課反應,我們發(fā)現鋼琴課屬于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課中最難學的課程之一,并且最終學生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通過和幼兒園接觸后也發(fā)現,鋼琴技能是現在幼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各項技能中的短板,幼兒園對鋼琴水平較高的畢業(yè)生求賢若渴。那么,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對于鋼琴課的學習效率則是當務之急。如何讓學生對于鋼琴技能更快的掌握、更好的完善,從而能達到未來入職后用人單位的要求,則是高校鋼琴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課模式
近些年,由于國家對于學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各地幼兒園數量直線上升,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良好,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人數激增。并且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對于鋼琴技能要求的特殊性,傳統(tǒng)鋼琴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成為當下使用最廣,教學效率最高的鋼琴課方式。鋼琴集體課有效的解決了師資力量與設備投入不足、經費短缺等問題,降低了教育成本,靈活的教學方式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數碼鋼琴又稱為電鋼琴,是一種將數字音頻采樣、數碼技術處理等合為一體的多功能電子合成器。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將幾十架數碼鋼琴集中于一間教室,并配有投影機、電腦,攝像頭等,利用中心控制臺操作,實現了將傳統(tǒng)鋼琴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技術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課堂上,保證學生人手一架琴,通過多媒體軟件,老師可以在中心控制臺操作,進行示范演奏、集體授課、分組授課、單人授課等。做到重點知識集中講授,重點演奏技巧集中練習。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講解。最大化的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進行主導,將“練”、“聽”、“看”、“問”、“答”結合為一體,還可以利用耳機做到練琴互不干擾。使不同程度學生都能最大化的吸收到專業(yè)知識。
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集體課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情況
學前教育專業(yè)在報考大學志愿中屬于正常批次錄取,與零批次藝術生招生有所不同,在高考前并沒有單獨進行藝術科目考試,學生以文化課分數線入校,在鋼琴方面屬于零基礎。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在現有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中,95%的學生沒有鋼琴基礎。一些偏遠地區(qū)來的學生,甚至從小接觸音樂的機會都比較少,對于節(jié)奏、樂感掌握起來花費時間較長。由于鋼琴學習的特殊性,樂感、四肢協(xié)調性、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后天自身努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因素會直接導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進度快慢不一。而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又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一個或“良性”、或“惡性”的循環(huán)。
專業(yè)課程多、壓力大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特點。學生入校后,除了要學習類似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wèi)生學以及五大領域課程教學法等數十門理論專業(yè)必修課程外,還要學習鋼琴、舞蹈、美術、聲樂這些技能必修課程。受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配套設施、時間分配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充分保證鋼琴練習時間,這也影響到課程學習進度。
(二)教學情況
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技能要求不同于一般藝術院校鋼琴專業(yè)。在幼師這個職業(yè)
中,鋼琴技能主要以鋼琴演奏、兒歌彈唱、兒歌伴奏三方面為主。這三方面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方面,學生都不能適應未來的工作。而這三方面又相輔相成,鋼琴演奏是兒歌伴奏與彈唱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鋼琴基礎訓練,雙手協(xié)調性不夠,是沒有辦法進行兒歌即興伴奏的,更不用說兒歌彈唱了。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多,課時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讓學生能將鋼琴演奏、兒歌伴奏以及兒歌彈唱這三方面能技能全部訓練到,平衡這三方面的學習比例,并且能夠達到未來工作的需求程度,這也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改革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課時內容
鋼琴課是學前教育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特殊性,鋼琴課教學目標要脫離傳統(tǒng)鋼琴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學前教育專業(yè)并不是要培養(yǎng)專業(yè)的鋼琴演奏家,也不是要培養(yǎng)未來的鋼琴教師,而是要培養(yǎng)未來在幼兒園工作的學前教育工作者。這意味著我們要將教學目標從單一的鋼琴演奏轉為以鋼琴演奏技能為基礎的,具有兒歌即興編配能力與較強的兒歌彈唱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確定了教學目標后,就有了我們的教學重點:鋼琴演奏、兒歌伴奏與兒歌彈唱。我們要思考,如何以鋼琴演奏技能為基礎,在有限的課時里將兒歌伴奏與兒歌彈唱的水平加強到能夠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在課程設置上,已將兒童歌曲即興伴奏單獨列為了一門課程,放在鋼琴基礎課程之后,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來進行教學。并且由于之前幾學期聲樂課程的開設,我們可以在這一學期的即興伴奏課程中穿插兒歌彈唱內容的訓練。通過這種較為合理的課程內容設置,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更快的融入工作環(huán)境、更好的接手工作,同時能夠增長自信,提高對工作的熱情與熱愛。
(二)合理運用現代集體課的優(yōu)勢,改革教學方法
現代鋼琴集體課,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靈活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教師若能善于科學利用集體課的優(yōu)勢,便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經過我們對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后,將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為:前期“集體教學——個別回課”,后期“集體教學——個別指導——分組布置作業(yè)——個別回課”為主。
集體教學,通過對相同問題的講解,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教學效率,節(jié)省師資。尤其適用于學生第一學期的鋼琴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鋼琴學習的特殊性就開始體現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練習勤奮程度不一樣都會導致學生出現彈奏水平不一致的情況。我們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于是就需要對于進度快、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并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組布置作業(yè)。這樣,既可以保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也避免少部分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情況,保證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督促學生勤加練習,回課就成為鋼琴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回課這個形式,老師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學生對于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對于作業(yè)曲目的熟練程度。并通過回課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與指導。通過對于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我們將回課形式從“不回課”或“集體回課”改為“個別回課”。也就是在課堂上抽出15到20分鐘時間,教師隨機叫學生進行回課。我們發(fā)現這種回課形式是最能督促學生進行課后練習的方式。尤其是在學習后期,彈奏難度增高,學生會出現一定畏難情緒,部分學生甚至出現“應付”或“鉆空子”的想法,使教師的教學工作陷入一定的困境。通過這種形式,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課后練習時間與效率,并且可以避免濫竽充數的現象。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16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16B10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