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是改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嘗試高中微型、微量化試驗—廢舊的透明軟塑料瓶、塑料吸管、自行車氣門芯、回形針代替原實驗中的玻璃導管、塑料導管和試管夾。改進后的實驗微型微量、操作簡便、廢物利用、節(jié)約環(huán)保、效果良好、便于普及,適用于學生實驗。
【關鍵詞】體驗;實踐;研究;微型;微量;節(jié)約環(huán)保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77-02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以NH3噴泉試驗為例:在高二教材中演示試驗“噴泉實驗”能使學生了解到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性質,但教師的演示實驗留給學生的印象遠遠沒有學生試驗深刻,而且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前必須在圓底燒瓶中收集滿NH3,才會有預期的實驗效果,對藥品的消耗量大,對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實驗操作過程較復雜。圓底燒瓶的橡膠塞必須塞緊,否則有可能在實驗過程中由于瓶內水的質量增加而造成橡膠塞脫落,而使實驗失敗。而試驗的要點僅憑教師一遍兩遍地講,很難使所有同學掌握所有的要點。而我是這樣嘗試改變的。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我改變了原先的原理講解—裝置—步驟,注意點--演示一系列教師講解的知識形成方式,變成師生先一同進行原理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出注意點“必須先通過膠頭滴管向圓底燒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水吸收氨氣后圓底燒瓶內可形成負壓,因而可出現噴泉現象”然后由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總結出實驗結論。由于在教學中,這一改變更加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牢牢地掌握了氨氣的性質及噴泉試驗的原理。
二、改變學習方式,合作探究進課堂
1.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學生牢牢地掌握了氨氣的性質及噴泉試驗的原理同時,我安排了討論“是否有其他方法能讓氨氣出現噴泉現象”我將學生分組討論,讓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各抒己見。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教互學,集思廣益,最終我們把實驗中的圓底燒瓶,改為醫(yī)用輸液的塑料軟瓶,要想形成“負壓”,只需擠壓塑料軟瓶,使一定量的水進入軟瓶內即可出現噴泉現象,整個實驗裝置,無需膠頭滴管,簡潔便于操作。而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合作學習也能成為優(yōu)差互補的重要手段。
2.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我又進一步提出了探討方案“現在提倡環(huán)保,節(jié)約,是否能在不改變科學原理的前提條件下,對實驗裝置進一步改進?”學生通過設想,收集材料,交流與討論等探究環(huán)節(jié),最終得出了結論∶嘗試高中微型、微量化試驗—廢舊的透明軟塑料瓶、塑料吸管、自行車氣門芯、回形針代替原實驗中的玻璃導管、塑料導管和試管夾。改進后的實驗微型微量、操作簡便、廢物利用、節(jié)約環(huán)保、效果良好、便于普及,適用于學生實驗。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不僅掌握了科學理論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對化學的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
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學生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fā)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
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設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讓學生學會質疑。"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并耐心予以解答,并應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勵學生質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學生是否具有適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響其活動積極性和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方法,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關鍵詞的理解。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于追問;在知識的上下聯系比較中要敢于反應;在總結知識時還要不斷追問。在教學中對于不同視角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給于解決。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做好學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素質為教育教學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許多教師在教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要重視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質量,力求在每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才能使化學課堂教學有本質的改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