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青措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始。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90
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很重要。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詩歌的課程時,筆者先在課前精心備課,在導入新課時,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講解一位重要的詩人,而且把這個詩人性情的可愛點找出來,學生對詩人感興趣后,就會對詩人的詩歌有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在充分獲得學生們的認同感后,教師需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里去,與他們一起共享喜怒哀樂。為他們做好朋友和教師的角色。在獲得他們認同的情況下,爭取引導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事實上,在學生接受你的過程中,他們就已經喜歡上這一科目了。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盡量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教學,使學生們學習起來輕松愉快,且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一定不要死板教學,現在的孩子很聰明,很容易對教條式的授課方式產生厭倦。要以遵循孩子們的天性,實施教學方法,有效教學。例如,在教授如何背誦經典段落的時候,為調動課堂氛圍,可以舉行分組競賽的形式,看哪組背得又對又快,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等。這些都是可以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二、互動教學,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隨著學生主體觀的重新確立,上好一堂好課首先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課應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討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fā)言聲不絕于耳。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愿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如在教學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又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注重時代信息,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教學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法,用語言表達和黑板抄寫等方式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太枯燥無味了。要解決語文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教學法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yōu)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樂趣??紤]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多媒體應用能豐富課堂教學容量。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采用多媒體教學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構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認知方法,發(fā)現規(guī)律,達到不斷獲取新知、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目的。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來支配的,教師應根據著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成效。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增添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