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榮
內容摘要:電化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電教媒體和教學內容組成的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tǒng)。近年來我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電化教學,精心地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完美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學生智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教 教學質量 小學數(shù)學
1.利用電教手段形象直觀,激發(fā)意向
電教手段給學生提供了確切,鮮明的直觀材料,如果某一類形象特點集中出現(xiàn),學生就會通過形象中典型的一面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獲取知識。如教學"角的認識",復習了點、線段、射線等后,教師拿出事先畫好的一個"大"角幻燈片,蓋住,先露出一個頂點,然后慢慢拉動紙片,影射出"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讓學生透過直觀形象抽象出角的概念,并自然得出"邊可無限延長的"特征。再通過出示各種各樣的角、制角、比角、量角等一系列媒體操作的表象,概括得出了"角的大小是由兩邊張開的程度決定"這一特征。
通過幻燈機上直接投影操作,學生獲得了操作表象的積累,解決了"角的大小判定"的難點,達到了抽象理解的目的。
2.利用電化教學實踐操作,強化感知
電化教學使學生儲備了豐富而又精確的表象,而回憶表象又增進了學生想象力,表現(xiàn)為對解答問題時對條件的親近感,對問題的熟識感,對解答過程的直感。如同兒童在計算2+1靠頭腦中的2個蘋果和1個蘋果相合而數(shù)出3個蘋果一樣。競賽難題時,若平時講過(或練過)的題型;思維敏捷的學生會很快聯(lián)想起原來的解題方法,這樣瞬間就可迎刃而解了。
教學陰影部分面積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陰影圖形綜合分析課。先用硬紙板按①圖分成八塊,引導學生分析②圖中兩種部件塊的面積算法,再激發(fā)學生利用這兩種部件塊在幻燈機上的條框③圖中進行拼裝,投影出各種奇形怪狀的圖影,教師將投影圖形畫在黑板上,再讓操作者說出陰影算法。在計論各自拼裝的圖形算法時,學生由于對原部件特征非常熟識,再加上有具體部件的變形操作、投影,去說明分拼、補、移等算法,直觀明了。這樣設計,由于學生在頭腦中,儲備了此類圖形的豐富表象,在分析圖影算法時才直觀敏捷,就象經(jīng)常走過的路、唱過的歌一樣能思維迅速上手,問題迎刃而解。在考試中出現(xiàn)能變換的陰影題,學生會首先想到用分拼、移補法將圖形簡化,體現(xiàn)了表象積累的直感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第一手感性資料,多讓其操作,在操作中獲取感知,在比較中分析綜合,在討論中抽象概括,"立體包裝"知識。
3.利用電化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化難為易
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規(guī)律可以化難為易。小學生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是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fā)展,利用電化教學能使學生觀察一個基本規(guī)律和概念的形成,把抽象的客觀的難以理解的知識,變?yōu)榫唧w的直觀的容易掌握的問題,增強教學效果。采用CAI動態(tài)圖像演示,借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后,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地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后悟出射線是怎么形成的。CAI還能把復雜信息分解為簡單的連續(xù)信息,以利于學生對復雜信息的識別。如:在“圓的畫法”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察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定點)順時針旋轉,直至另一端點掃出一個圓,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接下來,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畫圓”的完整信息。這樣,學生就會牢牢記住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和要領。借助CAI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寶紅.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電化教學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21 [2017-09-07].
[2]蔡則祥.開展電化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J].南京金專學報,1996,(03):45-46. [2017-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