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瑤+楊婷
摘要:鋼琴是我國眾多樂器中重要的一個,在西方有著樂器之王的美譽。鋼琴作品有很多種風格,對民族樂器的音色進行了模仿,更好地揭示了民族文化的神韻、渲染了情趣,將民族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國的鋼琴作品演奏中不僅借鑒了西方的樂器音色,還對我國眾多的民族樂器音色進行了吸收,使其不僅體現(xiàn)了東西方音樂的融合,還體現(xiàn)了我國的民族文化特征,充分展現(xiàn)了鋼琴多思維的特征。
關鍵詞:民族樂器音色;鋼琴演奏;應用
音色是音樂四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它是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基礎和前提,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特點,民族樂器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因此更加具有特色,鋼琴演奏中對于民族樂器音色的應用豐富了鋼琴演奏的音色種類,使其更具有音樂表現(xiàn)力。
一、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樂器音色的應用
(一)琵琶
琵琶具有豐富的演奏技巧,多達幾十種,琵琶的音色也很有特色,清脆明亮。鋼琴作品在演奏模仿琵琶的琶音效果的時候,手指、手腕與手臂要快速流利,在對琵琶的彈奏技巧進行模仿的時候,演奏者的掌關節(jié)要有力度,起到支撐的作用,手指不要抬太高,要緊貼琴鍵。不僅如此,在快速地接觸琴鍵之后,演奏者的身心要放松,這樣才能彈奏出富有彈性的聲音。琶音快速、均勻跑動,這是彈奏樂曲的基礎,因此掌握好24個大小調的音階琶音的技巧是很重要的,這個技巧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實則不然,要掌握這個技巧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和鍛煉,掌握好彈奏的輕重,從而保證音的均勻,展現(xiàn)出鋼琴演奏的美妙的音色。24個大小調琶音建立在音階之上,它的演奏主要依靠的就是手指的靈活與擴張。在鋼琴曲中琶音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多,因此這個技巧的掌握在鋼琴演奏中是很重要的。
(二)古琴
古琴這種民族樂器擁有寬廣的音域,雖然沒有很大的音量,但是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鋼琴演奏對其散音的模仿,要響亮、有很強的共鳴性,而且有很長的余音,在演奏的時候雙手要緊緊地貼近琴鍵。在對古琴進行模仿的時候,接觸到的琴鍵的面積比較大,要慢慢地落指,輕輕地撫鍵,在手臂以及手腕的協(xié)調帶動下,演奏出穩(wěn)定的聲音;對其按音進行模仿的時候,要有力道,剛勁渾厚,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地具有緊張度,在觸鍵的時候,之間的力量要集中,而手腕則要揉、轉;在模仿古琴的泛音的時候,比較輕盈、飄逸,彈奏的過程中手腕要稍微提高一些,在觸鍵的時候要輕撫,力度不能太大,從而演奏出縹緲的聲音,達到優(yōu)美的音色效果。
(三)簫
簫這種民族樂器的音量不大,也沒有太大的力度變化,有著比較暗長、典雅、恬靜的音色。在模仿簫的倚音的時候,音符要從輕靈向骨干音滑動,演奏的時候要略抬高手腕,而且手指也不能離琴鍵太高,手指抬得太高,容易導致演奏的音色與簫音不吻合,不僅笨重,而且沒有顆粒感,音質質量不高。
(四)二胡
二胡是民間樂器的一種,雖然構造很簡單,但是卻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而且有不同的弓法以及指法,主要有連弓、跳弓、和震弓等等,第一種技法可以展現(xiàn)出十分柔美的音色,與之不同,跳弓則給人一種很活躍的感覺,最后的震弓則給人一種緊張而又澎湃的感覺。
在二胡的演奏中滑音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在滑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抹弦,按指在弦上滑動,往往會產生重音移位的現(xiàn)象。鋼琴作品在演奏的過程中,對抹弦滑音的模仿要注意節(jié)奏,使其具有彈性,掌握好滑音的輕、重,展現(xiàn)出圓潤的音色。
滑音對于整個樂曲的影響很大,輕重也很有講究,它不宜過重,否則就會對旋律的明晰度產生很大的影響;滑音也不能過輕,這樣會顯得十分單薄。比如說《二泉映月》的鋼琴改編曲,它就對二胡的滑音奏法進行了模仿,通過很多小三度以及二度的單倚音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鋼琴在模仿二胡的顫音的時候,要注意音的彈性音感,在演奏中要根據不同音型的變化以及演奏者對于作品的理解來對其按弦的力度以及滑動的方向進行調整。
(五)嗩吶
嗩吶這種民族樂器具有高亢明亮的音色,鋼琴演奏在模仿嗩吶的時候要有動力性,演奏的效果要有顆粒感,在演奏的過程中手指的動作要快速敏捷,手指可以抬得高一點,促使鋼管、木管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與融合,從而展現(xiàn)出嗩吶雄渾的明亮、清脆的聲音。
(六)古箏
古箏的音色十分典雅、古樸,能營造出行云流水的意境特點。古箏這種民族樂器具有很多種演奏技法,在眾多的演奏技法中刮奏是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它主要是通過裝飾來對旋律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刮奏的技法中,每個最后的音都是旋律音,鋼琴演奏在對古箏進行模仿的時候,速度不能太快,而且要保持流暢,在演奏的時候,可以運用從慢到快的技巧,在對古箏進行模仿的時候,手指的關節(jié)要堅硬,與此同時手臂也要使上力量,將力量傳輸給指尖,對于手腕也有相應的要求,手腕要保持靈活轉動;雙手交替刮奏是一種比較難的技法,它要求音節(jié)要銜接、連貫,而且要流暢,在演奏的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一點間斷,在整個旋律慢慢明確之后,手指要在手臂力量的帶動下迅速離開琴鍵。
(七)揚琴
揚琴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而且音質也很飽滿,在快速演奏的旋律以及音型方面獨具特色。有很多作品中都運用了揚琴式織體,比如說《繡金匾》,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的手指需要有力度一些,這是達到雙打效果的前提與基礎,觸鍵要利落,簡短急促,不能拖泥帶水。
以上所涉及到的民族樂器有不同的音色,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不同的演奏技巧、不同的觸鍵方法、踏板使用方法、音區(qū)、音量,會給人帶來不相同的音色聯(lián)想。鋼琴演奏中手指以及觸鍵技巧直接影響著音色的效果,音色對于觸鍵的力度、角度和柔度都十分敏感。在我國的鋼琴作品中有很多都是改編自民族樂器的,因此它們具有民族樂器音色的雙重模仿的特點,在應用民族樂器音色模仿自然界音響的時候,豐富和發(fā)展了鋼琴作品的演奏音色。我國有很多民族樂器,它們獨特的演奏技法以及特有的音色常常會給鋼琴作品的演奏帶來靈感,使鋼琴家沉浸在民族文化氣息中。endprint
二、應用民族樂器音色的鋼琴作品舉例
(一)《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個鋼琴曲,顧名思義,主要是對鳥鳴聲進行模仿的一部作品,整部作品通過四音一組的形式,對布谷鳥鳴叫的特點進行了模仿,整個樂曲錯落有序,在演奏中有左手的四五度、以及對笙模仿的音響來做襯托。整個鋼琴曲從對八分音符模仿的92小節(jié)開始,音節(jié)之間高低呼應,就如同是兩只小鳥在說話,一問一答;到116小節(jié)就逐漸進入了十六分音符的四音組,在這個小節(jié)中鋼琴所模仿的鳥鳴越來越多,演奏的效果也越來越歡快,猶如眾多的鳥兒一起在歡叫,營造出了一種歡快的情景。當在鋼琴上對布谷鳥叫聲四音組進行模仿的時候,節(jié)奏快慢變化的隨意性是建立在鳥叫的特點的基礎之上的,在彈奏的過程中,抬指不能太高,要緊貼琴鍵,從而使每一個彈奏出來的音都具有顆粒感和強大的穿透力。
(二)《夕陽簫鼓》
鋼琴曲《夕陽簫鼓》是從同名的琵琶曲改編而來,在眾多模仿對民族樂器音色的鋼琴作品中,它是比較經典的作品。整部樂曲中對琵琶和古箏進行了模仿,并通過倚音和顫音來表現(xiàn),為了避免觸鍵的顆?;约安贿B貫性,因此要多采用輕撫式的觸鍵方法。在開頭的散板部分,通過由慢變快的節(jié)奏來演奏,不僅將從慢到急的鼓點給模仿出來,還在復倚音的基礎上模仿了琵琶演奏中的掃、拂效果,放松手腕在模仿演奏的時候很重要,不僅如此還要穩(wěn)定指尖,使左右手自如地交替,從而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26~28小節(jié)中,給人一種放松、悠揚的感覺,是鋼琴對笛子的音色的模仿,主要運用的是長顫音。90~99小節(jié),是對簫音的模仿,主要通過鋼琴中音區(qū)對顫音的演奏來進行表現(xiàn);又好像是對琵琶輪指的模仿,整體呈現(xiàn)出靜幽淡雅的效果。在整部樂曲中有很多分解和弦,也正是隨處可見的分解和弦將古箏刮奏的效果完美地模仿出來,使人心胸澎湃。
《夕陽簫鼓》的開頭部分是整部樂曲最為精彩的部分。左手是琶音,右手則是相向而行的下行琶音,這在西方鋼琴曲中是非常少見的,通過正反琶音的相互結合,將古箏的音色效果模仿出來。
三、結語
我國有很多融入了民族樂器音色的鋼琴作品,比如說王建中的《百鳥朝鳳》《繡金匾》,還有黎英海的《夕陽簫鼓》,以及儲望華《翻身的日子》,丁善德《第二新疆曲》等等,鋼琴演奏是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不同的演奏者由于自身的個性差異就會演奏出不同音色的作品,促進了我國鋼琴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育華.中國鋼琴作品中民族樂器音色的運用及演奏[J].音樂探索,2008(3):71-74.
[2]董巍微.中國鋼琴作品中對民族器樂模仿手法的體現(xiàn)[D].河北師范大學,2010.
[3]黃春蕾.中國民族樂器音色在電子琴中的運用及演奏[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0(4):142-143.
[4]于莉莉.《夕陽簫鼓》:鋼琴改編曲演奏中對民族樂器音色的模仿處理[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6(6):58-61.
[5]鄭茜.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樂音色模仿[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3):201-202.
(責任編輯黃佳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