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峰
(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教學研究與管理·
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康復評定技術項目課程建設探索實踐
周立峰
(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加快推進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和課程信息化建設,開展項目課程設計、信息化建設、項目課程實施和過程性評價,提高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教學質量。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康復評定技術;項目課程;教學改革
Abstract: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wa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cour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curriculum desig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were carried out.
Key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course;teaching reform
教育部在2012年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雙向深度融合,加快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1],這對高職院校課程信息化建設也提出新的要求??祻驮u定技術是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近幾年來,我校以項目課程建設為抓手,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面向職業(yè)崗位需求,積極推進康復評定技術課程建設,初步建立起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康復評定技術項目課程體系,現(xiàn)將我們的實踐探索報告如下。
康復評定技術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核心課程,屬于職業(yè)能力素質課程,是后續(xù)學習神經疾病康復、骨肌肉疾病康復等主干課程的重要基礎。由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是近10余年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專業(yè),課程建設時間短,所以課程的教學改革推進較慢,很多高職院校還存在教學資源不豐富、教學形式單一、信息化建設滯后、教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導致康復評定教學質量總體不高。
康復評定技術是實踐性非常強、直接服務患者的專業(yè)技術,實踐操作內容豐富,非常適合信息化傳播和移動式學習。但是目前教學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主要表現(xiàn)在:(1)大多數(shù)院校停留在傳統(tǒng)課程教學設計,以章節(jié)為體例;(2)極少有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微課微視頻學習資源缺乏;(3)教學方法單一,灌輸式為主;(4)教學評價不科學,過程性評價體現(xiàn)不充分;(5)學生學習難度偏大,積極性不高。所以,很有必要加快推進本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3]。
近幾年對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影響比較大的是項目課程。項目課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設計模式,大多數(shù)研究報道項目課程的實施成功地解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問題。課程組對康復評定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并探索項目化課程設計,以項目任務形式進行構建高職學生必需夠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增加臨床案例導入和知識拓展內容。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加快發(fā)展,高校校園內圖書館、宿舍等無線網絡幾乎全覆蓋,大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自主學習網絡平臺創(chuàng)建,微教學模式也正在快速興起,微課、微視頻設計制作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日漸成為當前國內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新熱點。基于以上,課程組在傳統(tǒng)課程設計基礎上,進行項目化課程改造,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學生移動式、泛在式和個性化學習,并實施科學評價。
課程組對康復醫(yī)療機構、綜合醫(yī)院康復中心康復治療師職業(yè)崗位要求進行調研,理清康復治療師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明確康復評定技術課程在康復治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項目課程推進教學改革,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升課程建設水平。
3.1 項目課程構建
項目課程建設最為關鍵的是項目設計。圍繞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項目設計,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樣的教學項目是能夠促進職業(yè)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有效項目,必須從4個層面進行綜合考慮:(1)反應層面。項目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理解吸收、內化應用的學習效果;(2)習得層面。促成學習者在項目活動過程中產生知識的習得、技能的提升和態(tài)度的改變;(3)行為層面。幫助學習者在項目過程中實現(xiàn)行為層面的改變;(4)結果層面。學習者能應對真實世界中的情境,解決社會實踐活動中遇到的類似問題[4]。
項目課程構建的基本步驟是:(1)崗位需求調研。摸清面向社會需求的主要核心崗位(康復治療)和拓展崗位(康復保健);(2)工作任務與職業(yè)能力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如深反射評定、步態(tài)分析等;(3)項目課程標準。對原先課程進行改造,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制定康復評定技術項目課程標準得以固化;(4)項目教學設計。依據(jù)課程標準,進行項目教學設計,包括項目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做好第一次課、項目理論考核方案、項目實踐考核方案、最后一次課等設計[6]。
課程組對康復評定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以項目任務形式進行構建,根據(jù)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原則設計。將整個教學內容構建為基本運動功能評定、中樞功能評定、殘疾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臨床常見疾病康復評定4個項目。
3.2 信息資源建設
應用豐富的微課微視頻等信息教學資源,為項目課程教學的實施錦上添花,將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學效果。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和評估很重要[7]。為了加快康復評定技術課程信息化建設,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組織課程團隊參加微課慕課設計制作培訓,以項目形式進行整體設計,科學梳理康復評定知識點。共設計了65個知識點,以微課微視頻設計為單位,微課設計以 5~10min為主,微視頻設計以1~5min為主,對實踐操作性強、課程教學重點內容優(yōu)先進行設計制作,完成40個微課,120個微視頻。涵蓋了主要的操作內容,并完善制作微視頻微課等微資源學習包(教案、PPT、練習題等),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將制作好的課程資源上傳到了“職業(yè)教育數(shù)字化學習中心”——智慧職教網絡平臺,并組織學生在網絡平臺學習,將課堂在時空上再延伸。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方便了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對項目教學、翻轉課堂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深受學生的一致好評。
3.3 教學團隊建設
為了加快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組建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由寧波康復醫(yī)院、寧波二院康復中心資深康復治療師和校內專任教師組成,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和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組織團隊成員參加微課慕課設計制作培訓,共同建設微課微視頻教學資源,協(xié)同完成課程教學和實踐考核,并開展教學改革研究。
3.4 教學方法改革
項目課程設為4個教學項目,并分解為肌力評定、關節(jié)活動度評定、反射評定、頸椎病康復評定等20個任務。在每個項目教學中,采取不同教學方法,例如在第一、二項目中,采取啟發(fā)討論式、網絡學習、角色扮演操練、實訓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為主,第三、四項目中以探究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醫(yī)院見習、體驗式教學法為主。
3.5 評價方法改革
課題組選擇2014級康復1班和2班開展教學研究,分別為42、43人,隨機選擇1班為改革班,2班為對照班。改革班采用項目化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肌力評定等部分內容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對照班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多媒體講授為主。所有實訓教學在康復評定實訓室完成。
對改革班學業(yè)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項目理論考核2次,項目實踐考核3次,專題匯報1次,其中2次實踐項目和1次專題匯報要求小組團隊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對照班采用平時表現(xiàn)、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進行教學評價。
依據(jù)文獻,設計了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問卷,共設20個問題,按照每項分為5等,5分最好,1分最差,中間依次遞減。在課程結束開展問卷調研,2個班的學生都參與了評議。調研的內容包括教師對本課程的熱情和興趣、課程設計和組織的合理性、教師對案例的分析解疑能力、教師創(chuàng)設開放公平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和教師上課總體評價等20項。
通過教學改革和課程信息化建設,大大豐富了信息化教學資源,完成40個微課,120個微視頻,音視頻時長達8小時,涵蓋了主要的評定操作內容,完善制作微課微視頻等微資源學習包(教案、PPT、練習題等),取得系列成績??祻驮u定系列微課榮獲浙江省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成果評比二等獎,肩周炎康復評定微課榮獲浙江省第三屆微課教學比賽三等獎,在中華醫(y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第八屆學術年會上也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課程組有一位教師榮獲浙江省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祻蛯W生在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技術學生專業(yè)技能大賽獲團體二等獎,個人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康復評定技術網絡課程也獲得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圍名單,課程建設成果也取得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課程教學結束后發(fā)放問卷85份,收回有效問卷85份,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表1顯示改革班課程教學質量對照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2個班級在12個欄目評價(課程設計和組織的合理性、創(chuàng)設開放公平活躍學習環(huán)境、課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的量評價、對教師上課總體評價等)也有明顯差異,改革班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2組理論及考核成績比較
5.1 項目課程建設是當前康復評定技術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
項目課程是一種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模式,項目作為職業(yè)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平臺,作為一種整合了各類學習資源的承載實體[5],其設計要基于工作任務、遵循教學規(guī)律特點、符合學生的需要、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世界。經過研究實踐,筆者認為開展康復評定技術項目課程建設是一種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的課程改革形式,適合高等職業(yè)教育特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當然,要提高項目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設計好項目、組織好項目實施以及提供良好的教學保障條件,充分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5.2 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升項目課程建設水平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已經引發(fā)并將繼續(xù)引發(fā)全球范圍內的教育革命,世界各國都抓住這次實現(xiàn)教育變革與發(fā)展的機會,予以高度重視,紛紛制定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7]。職業(yè)教育信息化不單純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是教育改革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支撐和推動力[8]。在信息化時代,以項目任務為單位,積極開發(fā)利用康復評定技術課程信息資源,短小精悍、精致精煉的微課微視頻的制作非常關鍵,強大的網絡服務平臺是支持保障,實施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式學習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學校經費支持、信息技術保障和相關激勵制度的出臺也非常有必要。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DB/OL].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 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2012-04-01.
[2]莊洪波.高職《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3,3:60-6.探討
[3]周立峰,李海舟,章琪.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4,5(12):199-200.
[4]馮學東.項目課程建設中的項目評價標準與設計原則[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 362(3): 24-27.
[6]周文根.項目課程理論與開發(fā)技術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15:79-84.
[7]楊宗凱,吳砥. 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建設問題[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02:3-9.
[8]張進寶,張曉英,趙建華,等.國際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報告(2013-2014)[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Therehabilitationevaluationtechnologybasedon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projectcourseconstructionexplorationpractice
ZHOULifeng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315104, China)
周立峰(1970-),男,浙江奉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康復教育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 (編號:146222003);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編號:kg2013874)
G642.0
B
1672-0024(2017)01-0004-04